苏总表示,鸿合目前的做法的核心是“战略上领先一步”。苏总对国内众多以“复制成功模式”为基础的中小创业者的未来并不持乐观态度。包括资金、产品成熟性和战略前瞻性等问题将决定这些企业在未来品牌分化淘汰阶段的生死存亡。
苏总指出,目前鸿合的数字标牌产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比如易用性,一个拥有PC操作基础的人半天、甚至十分钟就能轻松上手鸿合的系统。同时,鸿合还拥有着表现力和行业整合度上的优势。鸿合窗景能够提供复杂的媒体展示效果,透明叠加、非规则窗口,这样复杂的东西以往都需要专业的影音制作完成,但是在鸿合的系统上却只是一个小小的编辑器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在行业整合能力上,单纯的模仿者更是缺乏竞争力。苏总表示,目前国内大多数业界厂商的产品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发布功能上。这种简单的功能自然很容易模仿、复制。在未来,客户将对更多的整合型的功能提出需求。那些面向国家级、行业级和运营型的平台无不涉及海量的数据。客户的需求将出现定制性的趋势。不仅是前期的硬体和工程能力,包括后期的行业能力、定制水平,内容规划、节目制作等全套服务将成为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谈话中,苏总向我们透露,鸿合已经具有包括数据库通用接口、数据挖掘、表现形式的自动生成等多种面对行业整合性内容需求的产品研发成功,并将在年内系统性的推出。同时,鸿合还将为这些新系统涉及到的大量原创性技术申请专利保护。在苏总看来,企业适应未来数字告示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内容整合能力,和企业的后期服务能力尤为重要。这些都需要新的技术和产品来实现。
数字告示产品的内容通常包括直观的信息、系统上提供的各种服务,以及插播的广告等等。对于行业客户这些信息的存在和数量不会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作为系统厂商如何将这些信息整合,并合理的表现出来。例如,一个石油企业可能拥有海量的数据,对于工程人员更希望接触原始的数据,而决策者和领导则希望看到简单的图表。这时候数字告示系统必须对原有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处理和创新。
同时,对于一些政府、行业企业这样的客户,可能由于他们单位较小、人力有限,也可能由于他们不像广告行业那样拥有“制作”能力。面对这样的项目,客户提出的可能只是简单的“需求”,而其它的都需要系统厂商自己来做。其中,还要包括特殊用户的特定需求。这样就形成了,“客户提要求”,“厂商来实现”的简单业务模式。这样的模式厂商要承担的任务已经不是初期那种“买终端”的模式,更多的则是提供持续的后期服务。
苏总表示“服务整合商”将是数字标牌市场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鸿合未来的企业形态。在这一点上,苏总也非常坦诚的认为,国内的消费市场还没有形成“习惯为服务付费”的产业习惯。这也将是未来数字告示产业持续发展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以服务为中心,苏总指出,未来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市场SAAS这种模式和运营级的业务会是重点的发展方向。SAAS软件及服务是一项非常适合数字告示产业的业务应用模式。企业只需要显示器、播放器简单的硬体,配以非常标准化的封装接口,就会通过网络后的持续不断的崭新的服务。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中小企业和社区级的应用。在不断整合服务和简化的流畅下,系统服务商的角色将向运营级平台转化。可能一个省一个运营中心,客户简单的从这里购买服务,部署任意厂商的兼容硬件,就可以持续的获得服务。
建立与服务和运营的概念之上,可交互的产品和开放的平台标准将是未来数字告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此外,3D显示等技术的引入也将为终端展示系统带来崭新的革命。
苏总告诉投影时代网,鸿合已经就人体识别等先进的交互式技术和中科院、清华大学展开合作。在产品开放性上,鸿合也一直在努力。目前国内市场的产品软硬件,特别是播放器和软件产品,几乎不同品牌间都不能兼容。这样的局面会严重妨碍未来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整合型业务的应用。苏总表示,结合产业的具体发展情况,鸿合会采取越来越开放的技术路线,甚至不排除公开内部开发接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