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第一次将 协同教育提到国家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建议高度。
在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的支持下,华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牵头承担了国家“十一五”期间的协同教育课题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泰斗 南国农教授提出“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主流”。
为了适应电化教育的发展需要,200年李运林教授等一批教育技术专家结合南国农先生的电化教育产业观,与产业单位合作成立 广州市协同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这是一家致力于将电化教育学科、事业和产业发展联结起来,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机构,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承担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协同教育理论与实践”和“信息化教育新理论、新媒体和新模式”等重大课题研究任务。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研究院成功举办了以“回首0年历程,共商‘十四五’展望新未来”为主题的研讨会,听取参与人对研究院十周年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对“十四五”发展规划思路与攻关重点方向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最终提出了 研究院“十四五”规划的“十大行动计划”框架。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引领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促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显科教在研究院的指导下,为创新推动“十大行动计划”的细化与落地实施,联同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创新平台的多家教育信息化企业研究编写并发布了 《家校社协同教育系统建设和应用指南》《家校社协同教育平台建设规范》和《家校社协同教育各角色行为规范》等系列标准。未来,创显科教将继续打造“家校社协同综合育人服务平台”,助力共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生态。
系列标准正式发布
《家校社协同教育系统建设和应用指南》
《家校社协同教育系统建设和应用指南》强调实践应用,从系统的角度建立家校社协同的基础设施,推进家校社协同的制度建设,建立教学资源,完善协同教育服务体系。
《家校社协同教育平台建设规范》
《家校社协同教育平台建设规范》融合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平台,同时满足目前家、校、社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的角色定位,立体化全方位关怀学生,提高教育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促进学生的全身心成长,实现终身教育目标。
《家校社协同教育各角色行为规范》
《家校社协同教育各角色行为规范》从学校、教师、父母、社会教育服务人员四个关键角色做出行为规范。规范分为:学校角色、教师层面、家庭层面、社会教育层面;此外还提供了协同教育角色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来培训参与协同教育的各个角色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