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杨晓哲:每一次的挑战都是转机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0-05-07 作者:pjtime资讯组

疫情笼罩之下,教育行业面临着不少的冲击。全国各校都在上演着从线下授课到线上授课的大迁徙,越多来越多老师由被动到主动开始探索线上教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现代化教育的融合,都因为一场疫情的爆发引人深思。这是危机,也是转机。面对疫情来袭,教育行业应该如何接受挑战与考验呢?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杨晓哲副教授,和大家一起交流探索。

技术一次次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

还记得几十年前的互联网,几年前的淘宝,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程序,还有博客、微博、微信、抖音。我们似乎一直在改变。犹记得,博客刚刚兴起的时候,每天坚持更新博文,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共享。好几个月,根本没有多少人看我的博客,但还是持续更新着。渐渐地,看的人多了,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形成了一种新的习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直到后来,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技术,竟然也有了4万多的关注量,我因此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把握每一次技术赋予的新机会,不断形成自己的新习惯,拥抱新的可能性。

我总是这样想:当电子邮件诞生并逐步被广泛采用的时候,最喋喋不休的抱怨者肯定是邮政系统,它们会反复鼓吹字里行间的温情,源远流长的传统,还有见字如面的真情。然而,趋势面前,效率面前,甚至更大的解构与重构面前,我们都对两种系统本身进行了重新定义。它们在动态中,重新寻得应有的新平衡,而非停留在往日。很多学校正在向新的范式转移。那个仍被称之为学校的地方,不再以规模化、标准化上取得的社会成就而满足止步,正在更多地为了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个性发展,自我学习与社会发展而进化。

即便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变革离不开关键的事件,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如此。

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体会到了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状病毒,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2月底前不开学,3月初线上开学,持续开展在线教学。这虽然是面对特殊疫情的紧急措施,也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但这也是未来我们必须面对的新情况。全国中小学学生就有1.8亿。如此大规模地开展在线教学,不仅我国史无前例,在全世界也没有先例。

为什么大家都想到要用在线教学的方式?一方面,互联网等技术方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的工作之中。如今,大多数人都觉得在线教育可以试一试。另一方面,客观来说,如今的中小学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各类校外教育、辅导机构,这些机构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无法进行线下教育,必然转向线上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更加势在必行。就当所有人都觉得可以一试的时候,难免会有新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正在加速地交织在一起。

无论公办还是民办的学校教师们也纷纷开始准备起来。一线教师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教学工具、线上平台、技术操作等等,甚至添置整合各种设备。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一线教师成为了“十八线主播”的有趣说法。可爱而又敬业的老师们接受了市区校层面的在线教师培训,或是先和学生试一试远程连接,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在线拓展课程。教师们的心里既有担心,又有兴奋,既有焦虑,又有勇气。然而,慢慢地,大多数教师开始发现,在线教学所需要的技术并不复杂,而真正让他们担忧的是:学习质量难保证、学习进度难掌控、学习任务难组织、学习效果难评价、核心素养难提升。这些教育教学最本质的问题开始凸显。

曾想过中小学在线教学的诸多可能性,却万万没有想到过,因为疫情,所有中小学都要“赶鸭子上架”去试一试在线教学。对于那些平日里,完全没有使用过在线平台进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肯定是没有那么快适应的。再加上各种培训准备不充分,管理不到位,必然会出现很多新问题。例如出现非得要求学生打卡的形式主义等。但是,问题总归是会出现,并且很多问题会得以解决。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能把中小学在线教学实现出应有的教育理想。

中小学在线教育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我们换一种视角去设计在线的课程教学。它不是简单的线下课堂搬到线上,也不是简单的远程题海战术外加线上答疑。线上教育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例如:更丰富的学习信息来源,更多元的师生交互,更真实的社会学习环境,更多样的数字化创造。鼓励学生进行一次直播分享;进行一次视频录制;组织一次在线同步编辑;撰写一篇博文;开通一个学习空间;完成一次信息简报;撰写一份小组项目报告等等。这些新的方式如何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在线学习,跳出了原本学习方式的小格子,却被我们自己的思维大格子所束缚。

学校的“围墙”暂时没有了。学生在家里,接受的学校的教育方案,但也不排除受到辅导机构、课外机构,公益组织多种在线课程的冲击。学校无法再将学生固定在固定时间和固定空间中,考验着学校的教学水平与管理能力。在线课程的“战场”还远没有开始,各种在线课程将如何吸引学生,吸引家长。当然,有些在线课程是糟粕,我们应该懂得判断去摒弃。也有些课程非常优秀,学习效果非常好,但又是一些不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课程,我们也需要选择舍弃。但还有更多更加优秀的在线课程,将会在这一次被发现,被喜欢,被热爱,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在线课程。我们也期待,教育人有更广泛的合作。

学习的“围墙”暂时也没有了。大多数家长都复工工作了,大多数孩子居家学习。即便远程视频,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的强监督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需要成长为真正的学习者。学习的自由度被放大了,学习的时间被灵活化了,学习的选择多元了,师生的互动多向了,学生要学会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我们很多人缺少在信息时代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很多人在不验证信息真伪的情况下就转发信息,表达情绪。我们也有很多人并不擅长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加工整合,迁移应用,并缺少数字化表达与创造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并没有给他们太多数字化学习的机会。我们的学生,他们缺少的不仅仅是信息素养,而是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这一步或早或晚,在线教育将以怎样的方式,能否促进学习者走向终身学习者呢?我们并不想美化在线教育,在特殊时期,在线教育就此到来。然而,我们更希望这一次的在线教育不仅仅是短期的应急,而是促进更长远的转变。

每一次的挑战都是转机,这一次也是如此,未来更是如此。

小编语 ——

这是一个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每个人都常常需要停下来反思、学习。在教育信息化的路上,希沃一直致力于探索前沿教育技术,助力教师们快速成长。这一次,“师说新语”线上直播栏目正式上线。我们将为老师们准备了丰富的系列直播讲座,打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在这里,老师们可以学习国内外教育信息化、教育实践探索等前沿理论,还能聆听学习方式变革、教育心理等泛教育话题。我们期待着您的到来。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