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后疫情时代,教育“新基建”如何把握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0-03-30 作者:那山那水

4月份全国学校逐渐开学,教育产业也将从“应对疫情的非常态”,向“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转变。面对一个半月的“停课不停学”,教育行业能从疫情中学习到什么、留下那些可贵的遗产呢?

“疫情培养新用户”

在3月18日,会畅教育举行的线上的合作伙伴交流会上,会畅教育CEO戴元永指出,疫情下教育市场的核心变化可以用五个“新”来描述,即“新基建、新用户、新模式、新产品、新政策”。其中,“新用户”是最核心的变化--经过本次疫情,2亿学生、几个亿的白领接受了云教学、云办公的用户教育体验过程。

在行业专家看来,疫情时期的“停课不停学”是一个“结构性矛盾”过程:一方面,从技术准备和供给侧看,“云”应用于教育,包括“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都不是新鲜事物——“我们有能力、有经验、有技术、有准备”。甚至,很多名校,利用网络开展特色教学、“教育扶贫”都已经有5-10年的经验。

后疫情时代,教育“新基建”如何把握

但是,另一方面,教育行业对全行业的、2亿学生的上网上课,此前“不仅没有准备”,而且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随着疫情的全球扩散,云办公、云教学已经全球化,云上教育应用正在从“数亿”向“十亿”级别发展——“用几个月的实践,实现一个信息应用模式,覆盖十亿级别的人口规模——疫情逼得我们必须‘放卫星’。”

对于教育行业的这种“疫情教学格局”,可以这样做一个比方:北京CBD地区的5G网络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全国、全球更多地区尚未进入5G时代——“云教学”在疫情中的变化就是从“星星之火,变成了彻底燎原”。

这也是疫情尚未完全结束,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2年,全面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目标的背景。该意见尤其着重提出,全力补齐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在“三个课堂”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等方面的短板的任务目标。

后疫情时代,教育“新基建”如何把握

一句话,疫情让“云教学”从“少数变成了多数”,让此前大多数从未接触过网络教育的家庭、家长、学生,没有做过“主播”的老师,都成了“网络人”。庞大的“新用户”体量带来的行业变化,不止会是“三个课堂”的普及而已,而会是一种教育理念、文化的彻底的社会性变革。

直播中,会畅教育CEO戴总认为未来给客户提供的产品,必须具备这么几个特征,一、依托云技术,能够带来最直接体验;二、免安装免部署免维护甚至培训;3、All In One;4、AI Inside;5、数据价值得到重视,并形成叠加甚至网络效应。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发展都离不开数据,通过本次疫情,大家也都能看到大数据在疫情分析、流行病调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未来数据会成为最重要的资产。

让“云”成为共识的新时代

面对后疫情时代教育市场视频技术应用的发展,会畅教育常务副总经理窦志勇指出,“云技术与传统IT技术的PK”将是重大看点。疫情之中基于“云”技术的大规模视频应用,迅速成为行业共识,更是今后教育产业信息化“新基建”的核心“命题”。

后疫情时代,教育“新基建”如何把握

“什么样的技术能容纳2亿学生同时上课?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云技术。”因为云技术是一个“动态资源技术”、是一个“开放资源技术”、是一个“高容错性可靠技术”、更是一个能够“兼容N种终端、N种场景,实现AIOT智慧互联”的技术体系。传统的教学信息化,更多依赖于专业技术、专业设备,这些技术和设备构成的“封闭性”、“隔离性”,被疫情证明已经“不适应于未来”。

会畅的传统主业是企业“云视频”应用,具有全球范围的应用先进性和规模优势,深深懂得云技术对“传统信息化场景”的革命性改造力量。会畅教育继承了会畅企业通讯技术的优势,并针对教育场景的特殊性做出针对性开发,为传统的教育信息化驶上“云”为基础的新高速,提供成熟、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停课不停学”战斗中,会畅教育共服务1700+学校以及教育机构、超过1300000+师生覆盖、搭建30000+个在线课堂、500+万分钟;会畅教育的“云”中心服务体系,充分体现出“巨大的”体验优势:统一的通用云标准,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就地取材”,用差异化的智能设备,迅速接入和建立标准的云课堂;弹性的云服务能力,有效应对了“猝发应用高峰”的冲击,爆发的用户流量与流畅稳定的应用并不矛盾;快速的服务构建能力,让新客户、新用户能够在疫情下,迅速拥有“新能力”,满足此前准备欠佳、基础薄弱地区的“停课不停学应用”;标准的互联网应用体验,让云教学更为亲民、后期数据应用开发与部署更为方便……

“是专用设备、专用IT方案,还是云技术、标准IT设备、开放性方案——这个问题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最明确的答案。”更为重要的是,云技术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不是“淘汰过去的设备和系统”,教育体系和机构所有的传统硬件和私有应用,都可以选择进行“云兼容”或者“云迁移”部署——拥抱未来,而不舍弃过去:未来的教学视频和网络教学应用属于“云时代”已经毫无争议。疫情就是一次“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验证。

同一片市场,不同的未来

面对疫情带给教育行业的变革,“补短板”已经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就如同汶川地震之后,校舍建设补短板带来的增量市场;疫情之后,信息化建设、视频教育应用为特征的教育“新基建”也会带来一轮补短板行情。

后疫情时代,教育“新基建”如何把握

对此,会畅教育指出,一方面“资金、采购、运作”的商业模式没有根本变化;另一方面,需求端的“产品性要求”却已经大不相同。抢占“教育补短板机遇”一定要有“需求革新”的思维,抓住行业升级的“规律”。

首先,这是一轮真正的“规模应用”。系统、技术平台,一定要能“扛得动‘规模’二字”。会畅教育云技术为基础,云平台+终端的理念,公有云、私有云混合的架构体系,全面满足“地域级”、乃至“国家级”的应用系统需求。

第二,新需求是建立在“智慧生态”之上的——不是为了视频而视频。会畅教育解决方案,以标准信息化思维、互联网智慧应用技术为基础,不局限于视频应用,而是将“教学多场景、全维度要素”融合,构建内容、数据、场景,“教与学”ALL IN ONE的平台框架体系——智慧教学、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区域智慧教育平台、居家和学校两大教育场景的互通互联互动互用,才是新的“智慧信息化”教育形态。

第三,传统教育与非传统教育的结合。会畅教育平台体系的开放性,不仅是“面向既有多样教学与IT设备”,也面向“前沿的教学应用探索”。云平台的弹性和开放性,保障了这一解决方案的“中台”属性,解决超前教学手段应用、崭新教育模式研发、特种教学领域需求的“全面上云”。

总之,疫情之下“既有的教育技术革命被大大加速”,新实践产生的新经验、新需求,正在推动教育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将疫情的危机,变成教育超常规发展的机遇,会畅教育已经率先行动,为行业企业做出了表率、指明了方向。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