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LANBO金总:30年LED只是开始,显示技术或将万法归一!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9-12-17 作者:pjtime资讯组

2019年已逐渐走向尾声,对于大屏显示行业而言,“变”可谓这一年的关键词。那么,行业究竟出现了哪些变化?未来又将走向何方?企业又当如何安身立命?……带着这些问题,投影时代网(pjtime)对“微距背投”技术领创者——北京环宇蓝博科技有限公司(LANBO)金总进行了独家专访。

(图)环宇蓝博金总接受投影时代网独家专访

一、【破旧迎新】

——如何走好下坡路,是任何企业的安身立命之题

纵观2019年的大屏显示行业,经营压力增大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感受。金总认为,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当前我国乃至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室内大屏显示行业历经多年连续高速增长,存量市场已被严重消耗,增量市场上升的天花板逐渐显现。同时,长期的多方市场博弈也让大屏显示产品的价格更加趋于透明,价格上限封顶,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下滑。总体而言,行业已越过巅峰,转而走向“下坡路”。

事实上,困扰当前企业的产能飙升、同质竞争、价格战等问题由来已久,只是在行业处于上升期时,这些问题会被更具弹性的市场规模消化掉。但当行业下行,一些企业并没有及时转变思维,仍在沿用上升期的经营战略,致使这些问题日益凸显。典型现象是,原有的通过更大规模效益所支撑的低利润模式将日益捉襟见肘,度日艰难。因此,在新的行业发展时期,企业不仅需要审视经营思维的惯性误区,更要寻求能走出困境、开辟新的增长动力的良方。

二、【化危为机】

——站在护眼制高点,持续拓展应用创新空间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危与机往往并存,而环宇蓝博正是抓住了机遇,巧妙地完成了个中的转化。金总介绍,对于室内显示应用,任何技术都无法回避“近距离”和“长时间”观看的两大挑战。尽管从这两个角度来看,DLP技术相较于小间距LED优势更加显著,但后者对于市场的强力冲击形成了持续的替代性趋势。而在这其中,在大屏显示行业深耕十七载,深知各种显示技术特性的LANBO恰恰发现了新的机会。

“是什么导致了DLP与小间距LED在视觉体验上的差异?”,“能否将DLP与LED两种显示技术的优势互补,合二为一?”——正是明确了这样的创新方向,才有了如今为行业熟知的“无蓝光,更护眼”的微距背投技术。而护眼这一属性,不仅适时地弥补了大屏显示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键性缺失,更加成为当下主流小间距LED显示屏企业不可忽视的行业性标准。也正是凭借这一独特定位,LANBO将微距背投推上了行业创新的制高点。

一切都源自那份对“不走寻常路”的思维模式的执着,一切又都归于创新逻辑。“顺应市场需求,瞄准用户痛点,集中力量解决用户难题”——再天马行空的想象,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

金总指出:“当我们真正地站在用户痛点的角度、深度思考时,就会发现这个行业其实从来不缺少创新的机会”。比如当像素间距达到P1.0时,每平方米便拥有100万颗灯珠,这时,可靠性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如果以万分之一的死灯率来计算,每平方米就会有100颗,十万分之一依然有10颗。可以说,越是超大尺寸的应用领域,这个问题越是被放大。特别是在消费级领域,更需达到百万级水准(ppM),才能真正让用户放心应用,而现有的产品工艺尚无法达到这一目标。于LANBO而言,问题越是难以攻克,越是意味着此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因此公司将其做为未来长远的创新重点,并将协同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共同解决这一痛点。

不止如此,公司未来还将进一步缩小像素间距水平,提升微距背投产品的画质表现,未来将向P1.0-P1.25发力。

同时,公司还将进一步开拓租赁市场。尽管被行业普遍认定为一片红海,但在LANBO看来,租赁市场却是极具潜力的蓝海。金总介绍,据粗略统计,仅北京、上海、深圳就有至少10万平方米的存量,全国更是有着上百万平方米的存量,更不用说全球市场。针对这一庞大的存量市场,LANBO跳出了传统企业争相降低像素间距的竞争套路,转而以推出微距透镜产品以光学方式提升画面细腻度的方式来帮助租赁业务提供商实现物尽其用,跳脱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同时开辟了存量市场升级的巨大商机。

而在应用创新层面,LANBO将在持续向会议、教育等细分行业市场深度渗透的同时,积极探索微距背投在电影、传媒等新领域的应用。这方面,成都地铁站的广告屏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板。

三、【以简御繁】

——精兵策略,构筑全新经营模式

对于自我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基石,LANBO亦是如此。尽管微距背投产品的推出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LANBO也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创新立企的传统也意味着公司在市场运作方面较为欠缺。套用我们熟知的“木桶理论”,那么市场营销则是公司当前最大的短板。

事实上,长期以来,LANBO就在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营销模式。早在DLP业务时期,公司就深刻认识到基于“人海战术”的倒金字塔型销售结构是一种低效率、高成本的模式。而微距背投技术作为公司独有的创新显示产品,更加迫切需要构建自有的生产体系。为此,公司积极进行了全新销售体系的构建及验证性的探索——摒弃当下以人员数量推动规模的粗旷式发展,追求以精兵为杠杠,持续向下撬动更具纵深性、多层级的渠道资源的“轻状态”。延伸至售后,将过去100%由厂家完成的工程、售后服务等重成本环节,通过专业、系统化的培训将其转化为代理商的自身增值性服务能力(2019年,三分之二的这类服务均由代理商完成)。

在这些一系列的尝试过程中,通过几年时间的不断验证与反馈,效果已经开始凸显——大幅缩减后的销售团队,非但没有拖公司利润的后腿,反而实现了效率的成倍增长。但金总也指出,当前的销售体系,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构建生态化构架和实现更具纵深层级的渠道布局的需求下。为此,公司将在2020年推出开展招商会等措施,进一步探求新模式下,效率与成本之间的新突破。

四、【万法归一】

——30年LED只是开始,micro-LED或归一!

而谈及未来行业的发展走向,金总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micro-LED技术前景的乐观,也表达了对当前技术发展阶段的看法。金总指出,当前行业对micro-LED技术存在多种定义,但事实上,并没有统一标准去界定。在金总看来,Micro-led 是以芯片小于50μm为标准最为准确。目前灯珠的芯片(灯丝)采用的是英制单位mil(密耳),1mil等于千分之一英寸,相当于25.4μm。而目前行业发展阶段所能达到的芯片级别是 4X8mil ,也就是200μm的水平,在这个尺寸范围上,通常还是称为“mini-LED”。并且还是在倒装工艺的前提下,而正装工艺中还要增加“打金线”的空间。索尼黑彩晶可以说给micro级别的LED产品立下了标杆,其芯片水准大概达到30μm,已经十分接近1mil。因此从芯片级别来看,行业并未达到micro-LED水准。

其次,巨量转移技术也极大地限制了micro-LED的商业化进程。以4K为例,要达到3840×2160分辨率,就需要820万颗灯珠(像素点),而每颗灯珠又包含红绿蓝3颗芯片,总数是2490万。如果按照micro 级别,要将如此巨量且微小的芯片转移到PCB板之上,按照当前的转移效率则至少需要长达1个月的生产周期,就更不要说4倍于4K的8K显示了。因此基于当前效率的巨量转移技术,是无法实现真正实现micro-LED 量产化、商业化应用目标的。

此外,越是微间距的显示产品,越是需要更加精密的工艺材料。当前能满足于200μm芯片,即mini-LED级焊接需求的PCB板,只有极少数的厂家可以实现。因此综上所述,距离真正的micro-LED,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金总指出,LED行业至今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更是从户外成功走进室内显示,整个行业发展到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但LED显示技术其实才刚刚开始。随着行业精细化分工下的专业深度不断精进,呈现出各产业链环节同步上升。未来芯片尺寸将更加微小;巨量转移技术将更加高效,当行业真正步入micro-LED时代,将为整个LED显示行业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小到智能手表、智能手机、iPAD,中到显示器及家用电视等,大到影院屏、报告厅、控制室大屏,micro-LED将拥有全方位的市场应用空间。甚至可以大胆预测,micro-LED将形成“显示技术的归一”也未可知。

可以确定的是,micro-LED已经成为行业可以预见的未来,更是LED显示技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必将推动行业迈入“微米级”高精密制造体系。但这个机会究竟属于谁?仍是一个未知数。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