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智慧教育时代,教育行业也会成长出自己的产品设备专家、自己的服务供应商
搜 索

智慧教育:厂商们如何“站队”

更新日期:2018-11-26 作者:pjtime资讯组
分享到:
第55期

11月中旬的75届南昌教育展,作为一年最后一次重大教学装备展会,可视为一年来行业市场格局转变的大总结,亦是下一年趋势的先导者。本届教育展上,厂商们表现出对互联网、智慧化和教室场景化理念的崭新理解,并体现出不同企业之间“专注方向”的变化,与技术站队的倾向。

奇视点:智慧教室方案,依然离不开多媒体这个概念,显示设备作为“最抢眼”的产品,依然是重中之重。不过,从厂商展品看,似乎市场缺乏真正的新热点。您觉得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萧萧:显示技术的创新饱和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性的共同命题。比如,激光投影机,过去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今年的教育市场已经从去年近乎翻翻,一下子变成了几乎停步不前。这种落差感是很强烈的,也带给行业很大的冲击。

这种变化核心在于,激光投影创新,核心就在一个光源上。投影机则是包括光源、光阀、188金宝慱图片 、镜头在内的复杂系统。一个光源的变革,固然导致产品升级换代,却难以维持整个体系的持续升级——从汞灯到激光光源,就是一个完整的台阶和跨步,跨过去了市场就又回到原来的“水平竞争状态”。作为应对,NEC、松下、宝视来等品牌,加强了HLD光源的产品开发:不是说HLD就一定比激光的产品好,但是多一种选择,必然意味着市场活力的增加。

智慧教育:厂商们如何“站队”

而从液晶交互产品看,86英寸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今年上半年市场销量占比最大的是65英寸,下半年75英寸快速的大幅超越近10个百分点的占比,而86英寸则会是下一个成长热点。希沃、长虹、鸿合、东方中原等都有布局。不过,对于厂商而言,86英寸以上产品的交互液晶“不是简单的变大”,而是一个很大的“结构化市场门槛”——即,主流的投影白板产品,在显示尺寸上的显著优势开始“缩小”。

用行业内人士的观点看就是“传统黑板的高度被教师的可书写高度确定,传统黑板的高度又制约电子白板的高度,所以电子白板不可能能‘一直长大’。”市场上,我们看到爱普生或者东方中原的“超大白板”,其实是投影机双拼——是变长了,而非变高了。这种双拼的方式86英寸液晶也可以做。

也就是说,厂商们日益觉得86英寸交互液晶如果普及,将是很重要的“分水岭”,将很大程度上压缩和改变传统投影白板与交互平板之间的“尺寸间距”。这届南昌教育展上,也可以看到鸿合作为传统投影教育市场的领先玩家,把大尺寸液晶产品居然放在了“核心位置”展示。代表了市场崭新的对应用需求的理解。

而以交互液晶为一个支点,亦看到日系厂商与国内厂商(含台湾品牌)的“站队”分歧——日系投影厂商依然倚重投影这种产品线单打独斗;大陆和台系品牌则加速向液晶产品靠拢,形成投影与液晶双线布局;作为应对国内厂商双线产品路线的策略,日系阵营对激光+HLD的两面手更为重视……总之,多元供给是教学显示市场最大的“品牌追求”。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基本共识。

奇视点:由您的观点看,似乎日系投影军团的市场压力更大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萧萧:在传统的教学多媒体市场,日本军团占据大部分份额。但是交互液晶的崛起彻底打破了这个优势。现在,随着本土10.5/11代液晶面板线的建设,交互液晶渴望迎来更大的发展。10.5/11代线技术下,75英寸液晶显示产品,价格可能压缩到四五千元,这是很可怕的。

这种液晶加速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是日系投影军团的第一重压力。但是,这重压力很容易化解的——日系巨头也来玩液晶大屏就行了。东方中原、鸿合等在液晶交互产品上销量和份额都不低啊!他们此前可是比较专注投影产品线的。然而,作为国际型的企业,其中国区的变化不能成为“集团性的战略依据”;更由于集团太大了、内部的利益板块,条条框框也限制了它们的产品线布局灵活性。

智慧教育:厂商们如何“站队”

所以,教室多媒体显示近几年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律:越是市场集中、越是业务依赖国内市场的教育投影行业企业,越是在液晶交互产品上转向迅速、并成绩更为突出。

尤其是2018年以来,交互液晶在商用会议显示市场的发展亦大幅加速,全年成绩可能接近去年市场规模的3倍。这也压缩了日系投影在商用零售中高端市场的份额。造成了商教市场“竞争压力”的连锁反应。

但是,我觉得日系投影和教育设备企业,未来的竞争压力不仅仅局限在“新技术反馈与布局灵活度”上,更在“智慧互联”的生态建设上。比如,鸿合这次重点的展示内容之一是π交互式教学软件;威尔互动的重点也不是VR显示硬件,而是VR超感课堂的新版本的发布;交互教学平板的领头羊希沃重点则是新的“互动录播”产品线;录播行业国家队奥威亚则主要展出互动云解决方案和AI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等“互联网+”内容。

因此,可以说厂商们越来越多布局更“软”的东西,成为了一大趋势。这个趋势的内涵就是“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教学过程软件化和数据化的趋势。这时候,对于硬件企业而言,合作生态就成了生存“第一要义”。显然,谈论生态的概念,离不开本土价值——这当然对本土企业更为有力,同时成为外资企业的挑战之一。尤其是很多教育多媒体服务与渠道商,现在讲求自主品牌产品线、追求产品技术门类齐全的背景下,外资投影巨头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业价值点——至少不再是那个称霸多媒体教学市场的霸主了。

奇视点:智慧和互联网+带来更多的生态化、软件和内容层面的市场挑战。这一点有广泛共识,但是智慧教育的发展节奏会不会是“缓慢”的呢?可以给很多品牌战略转型以充分的时间呢?

萧萧:实际上,行业内部对智慧教育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速度不无担心——但是主要的担心不是“是否缓慢”,而是担心“太快了,自己追不上”。

一方面,教育行业提出互联网+和智慧化的概念,本身就比其它很多行业晚。更多的时候,教育行业的互联网+、视频技术、数据技术等,可以从其他行业拿来众多已经成熟的基础技术,而不需要从零开发。这就决定了在技术角度看,不存在“发展缓慢”的基础。

智慧教育:厂商们如何“站队”

另一方面,教育行业的特征是高度“政府化”,是“民生和社会问题”,并具有很高的“政治性”。这使得教育行业推进一些技术变革,总是有自上而下、一盘棋、统一格局和步骤的特征。今年5月份,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确定了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这就基本在政策上保障了2022年之前市场的有序发展,和政府投入的可预见性。

也正是因为以上在技术、政策和投入上的可预期性,今年以来智慧教育、教育互联网+的市场逻辑出现了质的飞跃和加速发展。年底的这届南昌教育展,系统的展示了一年以来行业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是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进步,更包括整个行业态度和观念的革新。同时,也体现出不同品牌的“站队”和策略“分化”。比如,本土企业充分发挥“接地气”的优势,在产品和方案布局,尤其是软件和内容资源的开发上,成绩更为突出;反而非大陆地区的品牌,互联网+过程比较缓慢,智慧化速度有限。以至于市场已经出现,是做智慧教育的硬件供应商、还是做系统集成商的分歧。

奇视点:在您看来,智慧教育产业机遇是需要专业的集成商品牌来运营和实践的了!

萧萧:的确如此!硬件产品、软件产品、系统运营都有其专业性。不排除一些巨头能同时搞定整个产业生态每一个环节的可能。但是,大包大揽未必是高效率的做法,尤其是在目前行业发展有些“迫不及待”的背景下,合作共赢才能打造出速度优势。

同时,互联网+教育时代,项目也会越来越大。比如“智慧教育示范区”的要求,本身就跨出了教室、学校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公共服务。奥威亚提出TO G的概念,就是面向有一定规模的政府治理区域的“服务和解决方案”。这样的项目需要企业具有系统化的大战役组织能力、财力、技术实力、管理水平,并让这种集成和运营成为一种“专业度很高的工作”。

智慧教育:厂商们如何“站队”

当然,在集成为王的“区域智慧化”概念下,硬件产品的品牌就会从“多媒体时代的王者”,变成“集成智慧化时代的嵌入单元”。这种市场地位的变化,将是非常剧烈的“行业规律”转折的中心点。

所以,面对智慧教育时代、互联网+的教学场景应用,厂商和品牌们确定自己在产业生态中的地位和目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南昌教育展看,一些品牌已经有了自己的客观认知和主观规划,另一些品牌还在彷徨和摸索期。或者说,起步市场已经有“优劣快慢”之分了。

奇视点:您多次提到重新站队这样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站队姿态”能让教育装备企业在智慧时代依然茁壮成长呢?

萧萧: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目标定位与现实基础之间。分开来说就是,要么去做细分产品线的小状元、隐形冠军(其实,东方中原这样的渠道,在投影作为多媒体教学核心设备的时代,至少做了10年隐形冠军)。要么就要去做龙头,做生态的组织者、客户的服务专家和系统的集成运营商。

以上两者有点像华为与中国移动的关系。在智慧教育时代,教育行业也会成长出自己的产品设备专家、自己的服务供应商。而任何行业内的企业,现在就是要明确二者之间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只有这个目标明确了,在加上明确自己的固有基础与实力,才能在互联网和智慧化教育变革这轮大浪潮中“锚定正确的方向、并科学前进”。

奇视点

站在不一样的角度

我们如何剖析同一个问题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