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LG、创维群欣等安防显示企业纷纷推出1.8毫米缝隙液晶拼接产品,引领液晶拼接技术进入真正无缝时代,成为比肩传统小间距LED显示屏,DLP拼接单元的新选择。那么对于广大渠道商、集成商、最终用户,必然会面临一个“该选谁”的疑问。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和大家谈谈三大技术在各个方面的优缺点。
对于用户而言,显示设备的最终效果是最核心的选购标准,而不同的显示技术在效果上肯定有一些优劣的差异,具体请见下面的表格:
门类 |
小间距LED显示屏 |
DLP拼接 |
1.8毫米无缝液晶 |
亮度 |
很高 |
略低 |
适中 |
对比度 |
高 |
一般 |
一般 |
分辨率(ppi) |
一般 |
高 |
很高 |
反应速度 |
很快 |
很快 |
慢 |
色彩范围 |
高色域 |
视光源而定 |
视光源而定 |
色彩分辨率 |
高 |
一般 |
一般 |
刷新频率 |
很高 |
高 |
高 |
点缺陷 |
一般 |
无 |
极少 |
耗材和显示核心寿命 |
较长 |
一般 |
很长 |
单元厚度 |
薄 |
厚 |
超薄 |
光学污染与视觉舒适性 |
一般 |
很舒适 |
舒适 |
环境光反射镜面化程度 |
无 |
较低 |
略高 |
亮度方面看,三种拼接技术都不用担心不够用。虽然亮度是DLP拼接单元的弱项,尤其是在用LED和激光等长寿固态光源的产品,亮度瓶颈还很明显,且亮度提升与成本提升成正比,但是在大多数应用场合中,DLP拼接亮度依然满足基本需求。反倒是亮度高著称的小间距LED面临过亮问题——小间距LED的一个主打营销技术既是“低亮度”。相比而言液晶在亮度水平上显得更为适当,适合超大显示画面应用。
对比度指标上,小间距LED是最高的,DLP拼接单元和液晶相比差距不是很大。而从需求端看,三大技术的对比度都超过实际显示的需要和人眼的分辨极限。这就使得对比度效果上,三种技术画面优劣更多取决于软件的优化,而非硬件上的极限值。
分辨率(ppi)指标上,虽然小间距LED一直在突破,但是依然不能和DLP拼接、液晶拼接抗衡。目前在55英寸单元上能够实现2K普及的只有液晶,未来有希望能普及4K的更只有液晶。对于小间距LED而言,更高的像素密度意味着稳定性设计的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像素间距下降50%,背板密度提升4倍。这是为何小间距LED已经突破1.0、0.8和0.6的瓶颈,而真正大量应用依然只有2.0、1.6、1.2这样的产品的原因所在。此外,值得提醒的是液晶具有的像素密度优势的“实际价值也不是很明确”,因为用户很少需求那么高的像素密度。
反应速度这个指标主要针对动态画面的拖尾问题。这是液晶最显著的弱项之一。而对于其他两项技术基本没有视觉上可见的反应速度不足。液晶的拖尾本质不是因为液晶的反应速度低于肉眼的极限,而是因为画面中的运动元素在距离推移上导致的延迟叠加。这一原理决定了反应速度上的劣势,也并不显著影响该产品在多数客户需求中的应用——大屏视频墙大部分市场需求都不以运动效果为核心。
色彩范围这个指标一般不是拼接墙产品最关注的方向。除了广电等应用场所比较重视外,对于色彩还原范围的需求,拼接墙市场从未严苛过。从比较角度看,小间距LED是天然的广色域产品。DLP拼接和液晶则取决于采用何种的光源。
色彩分辨率指标是色彩范围在对比度指标上的实际观看体验,代表了显示器最终还原色彩的能力。这个指标的测定没有量化的方法。但是,整体上,小间距LED凭借色彩和对比度的双重优势,必然是最优的技术,DLP拼接和液晶拼接比较,液晶更好一些。
刷新频率是有效抑制屏幕画面闪烁感的关键指标。LED屏的刷新频率一般都很高,DLP也可以达到60-240HZ的水平,液晶多数是60-120HZ的水平——都超过人眼分辨极限。
点缺陷是指显示设备出现坏点、亮点、暗点和色道的概率,这方面DLP拼接几乎难以见到点缺陷,液晶产品也可以控制到极好的水平。相比而言,有效控制点缺陷是LED屏的主要技术难点之一,尤其是随着像素间距的缩小,控制难度成几何级数增长。
耗材和显示核心寿命指标,主要是指LED屏的灯珠与背板、DLP的光阀与光源、液晶的屏体和光源——这方面液晶的寿命优势最为明确,整体可达10万小时;DLP拼接光阀可达10万小时的寿命,但是汞灯、LED或者激光光源的寿命则分别只有几千小时、几万小时和两三万小时;LED屏的灯珠个体差异性和背板的稳定性问题决定了这类产品单个拼接体之间的寿命差异比较显著,个别单元可能很快需要更换,但是在较为理想的指标小LED屏也可达到数万小时的寿命。
单元厚度方面,液晶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一直在进步;DLP拼接的背投技术则是天然的弱势,且进步空间不足;小间距LED目前虽然已经超薄化,但未来的进步空间亦不是很大。
光学污染与视觉舒适性方面,液晶主要是指炫光和高频蓝光;小间距LED则是过亮和高频蓝光问题;DLP拼接的背投影则最为舒适,更适合长期观看。
环境光反射镜面化程度方面,液晶的屏幕表面镜面化最为厉害,可拥有明确的灯光或者窗户反射影像;DLP单元虽然也是平面屏幕,但是却因为采用树脂材料,镜面化要弱一些;小间距LED的表贴工艺使得其表面,并非简单的单一结构,进而最大程度破坏了镜面化趋势,小间距LED是天然的没有镜面环境反射的显示技术。
拼接显示是一门独特的工程技术,影响不同显示门类在这个工程中应用效果的因素不仅来自于“显示”自身,还与其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技术特点有关。这也是本节要介绍的部分。
门类 |
小间距LED显示屏 |
DLP拼接 |
1.8毫米无缝液晶 |
缝隙的视觉干扰强度 |
无 |
较小 |
一般 |
拼接单元边框脆弱性 |
较低 |
很低 |
高 |
拼接边框应力损伤修复性 |
理论可修复 |
可修复 |
不可修复 |
工程空间成本 |
一般 |
高 |
低 |
工程散热成本 |
高 |
一般 |
低 |
工程精度需求 |
一般 |
一般 |
较高 |
精度累积误差的修正量 |
比较大 |
较小 |
一般 |
画面一致性修正难度 |
各有优缺 |
||
工程维护成本 |
一般 |
一般 |
略低 |
缝隙的视觉干扰强度这个指标上,小间距LED的领先并不能被简单的认为是技术优势。事实上,更多的是由于小间距像素LED颗粒的无死角发光和其间距本身依然比较大的事实导致,小间距LED屏无明确可视缝隙。而DLP拼接的缝隙控制水平已经达到0.5毫米的物理极限,不过由于背投屏幕自身的天然厚度和边框结构,反而使其可视的光学缝隙难以下降到1毫米或者以下的更低水平。液晶拼接目前最小缝隙是1.8毫米,这样的物理缝隙显然大于屏幕侧后度引起的光学缝隙,即物理缝隙实际决定了视觉效果差异。对比而言,虽然1.8毫米也达到了传统拼接行业的无缝级别,但依然是“缝隙”最明显的技术。
拼接单元边框脆弱性指标主要由边框部分的“组成”与精密度决定。DLP拼接的边框只是起到精确固定背投屏幕的作用,功用简单,结构更为简单。相比而言,小间距LED和液晶的边框都有数据行线的分布,尤其是液晶产品的数据和驱动线密度高、精度大,再加上液晶边框还要承受更多的支撑性作用,实际导致同等边框厚度下,液晶最为脆弱。
拼接边框应力损伤修复性指标主要是指,工程拼接中单元安装精度和稳度没达到设计要求,或者工程运行数年之后由于建筑等结构性原因导致应力累积和拼接墙体变形,造成意外损伤后的损失可控性。对于液晶而言边框的损伤基本意味着失去了一块单元屏幕,而屏幕是液晶显示最昂贵的部件;相比较DLP拼接则损伤的是壳体和屏幕的边沿部分,对其核心的光机没有造成损失,损伤可修复、损失较小;小间距LED屏往往单位单元较小,这有利于控制不可修复损伤下的损失总量,同时小间距LED屏边框的一些损伤可修复性更强于液晶。
工程空间成本对于一些用户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这些用户的房间比较而言并不大、没有为DLP拼接等这类厚重的显示工程留有足够空间。这时候,小间距LED和液晶的超薄就可以发挥更大优势。尤其是在2*2、2*3等的小面积拼接墙中,液晶视频墙对空间的占用几乎类似于普通电视机,可以达到最佳的空间效果。
工程散热是大尺寸显示系统长期稳定工作的必然要求。在这方面,液晶因为它的低功耗和低功耗密度,优势更为明显;小间距LED虽然也具有低功耗密度的特点,但总体功耗更高一些;DLP拼接单元功率总量虽然不是很高,但具有功率密度高的特点。同时,散热要求高的小间距LED和DLP产品,也意味着系统噪声要更高一些。
工程精度需求是指单元安装过程中,对于支撑结构精度、支撑结构应力变形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安装工程师的精细操作水平的要求。这一点往往与缝隙大小和边框的应力承受能力有关。比较而言小间距LED的安装更为方便;而1.8液晶的脆弱性与单元尺寸达到55英寸的大面决定了其安装必须小心翼翼;背投自身的结构和支撑特点、边框的应力承受性、同等显示面积单元数量规模决定了在同等缝隙下,DLP拼接的安装最为简单。
精度累积误差的修正量往往与单位显示面积需求显示单元数量成正比。DLP拼接具有80英寸的大单元屏体,这决定了在大型工程中DLP的累积误差更为可控;小间距LED目前也有意开发更大的基础尺寸的拼接单元,来控制这些积累误差的量,但是传统的300*300的小间距LED单元的安装中依然需要及时修正累积差值。相比之下液晶的累积精度问题则处于二者之间。
画面一致性修正主要包括亮度和色温指标两项,也与单元体的显示均匀度有关。高级工程中亦对对比度指标会提出要求。这些修正主要通过软件调试来完成。调试的复杂程度往往与单元体的数量关系密切。所以,DLP和液晶的一致性修正工作量要小于小间距LED。但是,更大的单元屏体有时也导致单一屏体内不同部位显示性能差异的出现——这种差异是无法很好修正的,进而影响整个显示墙的一致性。
工程维护成本的产生有多方面,包括稳定性、耗材、调试、灰尘处理等等。液晶产品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明确。液晶产品自身高封闭性、高稳定性的特点,对单元内置散热需求更低的优势、零耗材的成本优势都决定了液晶视频墙更好的可维护性。反而,需求耗材的DLP拼接、单元个体寿命差异较大的小间距LED拼接都可能增加后期工程维护的开支。
最终客户对不同技术门类视频墙产品的应用体验,不仅与“物”的方面的具体性能有关系,很多时候也与整个产业的实力和构成有关系。
门类 |
小间距LED显示屏 |
DLP拼接 |
1.8毫米无缝液晶 |
上游产业链的实力 |
一般 |
一般 |
强大 |
品牌厂商的营销能力 |
较强 |
一般 |
强大 |
渠道商人脉实力 |
一般 |
强大 |
强大 |
市场参与者的丰富性 |
较多 |
较集中 |
较多 |
全球市场统一性 |
一般 |
较统一 |
高度统一 |
售后服务专业化程度 |
专业化程度高 |
专业化程度高 |
专业化程度高 |
上游产业链的实力方面,小间距LED主要是指灯珠产品。但是,灯珠市场的复杂性和灯珠在整个显示屏体中的价值比重,决定了小间距LED产品对灯珠上游产业的依赖性不是很强,上游产业对下游市场的影响力比较弱。DLP拼接产品的上游产业链主要是光阀和光机产品。其中,光阀只由TI一家垄断,市场缺乏竞争。光机方面,虽然供应商并没有形成垄断,但是考虑到整体市场规模的限制,产业链依然难以形成具有高效竞争和充分规模实力的格局。相比而言液晶拼接1.8毫米目前虽只有LG一家上游厂商推出,但是液晶拼接整体市场却拥有LG、三星、夏普、京东方、友达等多家世界巨头,这些巨头实力、影响力和规模都具有比较优势。
品牌厂商的营销能力方面,液晶主要凭借上游厂商的实力优势、液晶不同档位产品在差异市场,如安防等的规模优势、参与市场的厂商很多出身消费电子行业带来的思维方式优势等,占据市场营销能力方面的制高点。小间距LED产品也是比较注重营销的产品,厂商具有明确的营销倾向和价值认可。相比较而言,DLP拼接产品保守态度的厂商比例更多一些,这与DLP拼接产业最开始是从非常专业窄众的应用领域发展而来有必然关系。这种格局导致了DLP拼接虽然在高端市场占据份额优势,却在舆论市场处于被动。
渠道商人脉实力往往取决于该类产品在相似市场的经营积淀。DLP拼接历史最为悠久,而且长期占据高端市场绝大部分份额;液晶拼接则有十年历史,且很多大厂实力规模有优势,具有三星、LG这样的品牌和渠道网路领袖、在中低端拼接市场占据绝对规模优势;小间距LED最近几年刚刚成熟、且只是面向更窄众的高端市场,渠道人脉是整个产业链的薄弱点。
市场参与者的丰富性取决于该类产品和技术的成熟度、历史积淀,也取决于其对应市场和关联市场的规模。DLP拼接产品虽然历史悠久,但是过度集中在高端市场;小间距LED虽然历史积淀很少,也集中在高端市场却拥有传统LED屏行业的众多参与者的支持;液晶拼接虽然以规模销量和参与者众多为优势,但1.8级别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潜在规模并不比DLP拼接或者小间距LED大,不过1.8液晶拼接可以发挥“很多液晶拼接企业”期望借此升级的市场趋势价值。
全球市场统一性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核心部件的标准化程度和主要巨头的全球市场能力。从这两个角度看,液晶拼接是全球市场最统一和最规范化的产品。小间距LED和DLP拼接则有些区域市场各有龙头的特点。
售后服务专业化程度不仅与某一技术阵营厂商的实力有关系,也与实际市场需求有关系。从前者看,DLP的历史积淀优势最为明确、液晶则在大厂品牌上也具有优势、小间距LED的售后服务体系还处于需要成长的阶段;从后者看,DLP和小间距LED视频前都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售后体系,而液晶拼接自身的技术特点则使得其售后专业化的压力天然的更小。
综上所述,小间距LED、DLP拼接、1.8液晶拼接三大主流无缝视频墙技术并非“谁比谁具有优势”、哪一个占据行业竞争力制高点的替代关系,而是更多的表现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势互补的产业“竞争也合作”的共生关系。这就决定了相当长时期内,视频墙市场不存在站队和淘汰谁的可能,而将是三大技术各自寻找自己最优市场、形成互补共赢格局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