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总是追逐更高的利润。作为上市公司,GQY、威创、彩讯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不仅要使得企业在传统优势的DLP大屏业务上的“持续领先”,更要创造企业崭新的价值点,为投资者带来“未来更多的希望”。但是,DLP大屏企业走出去并不容易。
首先,竞争无处不在。无论是彩讯的LED大屏、威创的中端LCD大屏、GQY的机器人行业,都不仅仅是这些企业在竞争。甚至,LED大屏、LCD大屏市场都已经是比较成熟的行业,拥有着各自特殊的规律和产业结构。比如LCD拼接大屏,就有三星/LG这样的巨头,很多国内中小从业者,包括安防、商业显示、彩电等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共同较量”:威创拥有LCD大屏和DLP大屏之间,显示技术自然延伸、客户群部分重叠的优势,但是,其它的LCD大屏行业的参与者也并非“一无是处”,甚至拥有更多的优势。
竞争的存在不仅仅在于DLP大屏企业走出去的新领域,也在于DLP大屏企业固有的优势市场:DLP拼接墙领域。比如传统安防厂商海康威视有自主品牌的DLP拼接墙,部分影响了原有DLP大屏企业的客户选择;液晶和等离子拼接墙不断向高端市场发力,抢占了部分DLP产品的份额;部分液晶和等离子拼接墙企业推出DLP拼接产品,和DLP大屏传统巨头一争高下。
固有优势的DLP大屏市场并非铁板一块;DLP大屏企业走出去的新兴领域也是竞争激烈。这可是前有狼后有虎的格局,在此行业背景下,谁又能稳坐钓鱼台,岿然不动呢?
第二,未来存在不可知性。拿DLP拼接墙来讲,激光光源会不会上演LED光源快速爆发的潮流呢?答案没人知道。在更大的范围内,LCD拼接墙最终会不会成为在主要性能上全面匹敌DLP的对手呢?OLED平板显示会不会是拼接墙行业下一个黑马技术呢?答案更无人可知。
这种对未来不确定性、不可知性的担忧是普遍的。例如LED大屏市场已经走入“后成长期”,面临量增减缓、价降增速的瓶颈;GQY的安全机器人行业完全是一个新兴产业:产业应用多长时间能成熟、多久能走出“投入期”、最终产业规模能做到多大,甚至GQY如何界定自己的“产品类型外沿”都是未知的事情。
因此,大屏行业的领头羊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产品、需要“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问题,不是创业期的企业所能遇到的。遇到这些问题,是企业进入成熟成长阶段的标志,但是对于国内DLP大屏行业的领头羊而言,则是第一次遇到的“没有经验的问题”。
第三,诱惑太多,方向在哪里?现在,DLP大屏行业的领头企业已经完成行业的原始积累,他们有些资金、有些资源、有些力量、有些精力,做一些关于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课题了。但是,跨出去的脚,落在哪里是一个巨大的问题:GQY的机器人吗、威创的LCD吗、巴可的数字告示和中端投影吗?
技术相关、行业相关、与原有客户群重叠,这是DLP大屏企业选择跨出去的目的地的“基本原则”。但是,就是符合这几个原则的市场范围,也不仅仅是三五个,至少也有几十个。自动化产品、机器人产品、信息化设备、软件系统、专用计算设备、安全相关、专用通信产品、工程显示到商用甚至家用显示、工程安全到商用或者家庭安全——诱惑太多了!太多的可能自然成为决策者的烦恼。
第四,以静制动已经不合时宜。既然DLP大屏企业走出DLP圈很不容易,那么何不选择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呢?答案是,竞争者不会给你“后发”的机会。
DLP大屏行业本质是属于信息化设备。信息化行业的特点是一个平台、多个功能、综合应用。比如,最早的MP3播放机已经消失,他的功能成为智能手机的一部分;汉王希望以电子书这种功能成就一种产品的辉煌,却很快被淹没到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漩涡里:如果,还是孤立的看待DLP大屏显示系统这种显示功能的产品,那么就是自愿的将自己吊在悬崖的边上。
因此,2013年威创提出大屏“生态”这个概念。着重在战略上指明,固守DLP大屏显示一种功能、一种应用、一种产品,而不与信息化融合是没有出路的。事实上,海康威视作为安防企业已经在做DLP大屏,华平作为视频会议和通信企业也在做电子白板:那种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者,只有一个前途——“被人家抄了后路”都不知道。
综上所述,“跨出DLP大屏圈”对于DLP大屏企业既是主动性的需求、也有客观必然性。但是,延伸产业链,却并非是简单的复制原有的经验,而是根本的企业革命,是DLP大屏企业的“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