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镜报》网站1月12日报道,英政府担心中国间谍利用华为的视频会议设备窃听内政部,进而拆除、更换了华为的设备。这是即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因“安全理由”而组织中国产品正常的国际贸易和国际自由市场竞争的又一案例。
在英国市场,华为的视频会议系统非常受欢迎。华为不仅能够提供更具价格优势的产品,也能提供性能超过欧美同行,同时价格不菲的高端。对于后者,贸易保护主义者不能使用“反倾销”或者“垄断”这样的“借口”来进行拒绝,因此“信息安全”成了唯一备选的理由——这个理由也不用符合WTO等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
“莫须有”的罪名,总是可以不断罗列。英国内政部拒绝华为视频会议设备的理由是,一个被称为“议会情报和安全委员会”的机构给出了了一份谴责性的报告。他们认为,采用类似华为的设备,为中国提供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窃听机会”,这将可能损害英国的安全利益。不过这份报告通篇都是猜测的内容,缺乏任何有效的证据。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一直处于低谷之中。但是,在这几年里,中国经济依然表现强劲,同时在国家“产业升级”战略的指导下,更多的产业告别低价格和廉价劳动力为核心的竞争模式,进而通过科技的进步、在很多的产业的高端市场占据有力的位置。华为的视频会议、核心网络、蜂窝无线网络、企业网络设备就在其中。这些产品的国际售价甚至超过了“所谓的西方先进企业”。
在全球经济低谷和中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双重压力下,欧美市场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再次兴起,而且花样翻新。甚至更多的采用安全等理由,以“政府命令”的粗暴方式进行。这种局面给专业视听产品的出口、民族专业视听产业的壮大和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包括视频会议、企业通信、安全监控、控制中心和核心显示系统在内的专业视听产业,多数应用在国民经济的要害部门:重工业、能源工业、交通航运、政府和军队、社会安全管理等,这些领域几乎高端专业视听产品的“唯一”市场。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内专业视听应用开始逐步发展以来,在初期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更多的民族企业不断发展,已经形成领头羊和众多中小企业并存的局面。其中,占据行业前位的企业,日益面临国内市场竞争饱和的不利产业环境,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发展市场。
但是,进入海外市场发展,比如华为、或者威创,这类专业视听企业就必然要进入其他国家的“关键产业”和重大“安全领域”。在这类领域广泛参与国际市场的较量,无论是从竞争规则、还是从当地司法环境领域看,都是中国出口经济的“真正升级版”,同时更是“没有前人”经验可以遵循的领域。
同时,专业视听产品还与“普通高科技消费”产品不同,这些产品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当地国家一定的信息化基础、管理水平基础之上。中国制造传统的强力竞争市场:亚非拉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强大。
所以,讨论国内先进的专业视听厂商的国际化问题,就离不开进入发达国家关键领域市场这个话题。比如,近年来积极国际化的威创,就选择而来以东欧波兰为基地,逐渐进入欧洲市场的思路。
然而,与亚非拉市场自身缺乏相应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必须选择进口产品不同;欧美市场对专业视听产品往往拥有“本土替代性”产品可以选择。(中国专业视听企业多数背后都具有这些欧美跨国专业视听企业的背影,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在技术上、在产品上更多的是从师于西方,而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这就为保护性贸易行为的出现提供了足够的接口和力量。
安全理由不仅仅是政府行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同时,在欧美国家也是当地与我专业视听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关系企业,操控媒体舆论、游说议会和行业协会的重要“竞争层面”。虽然,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听及的是欧美政府如之和,但是事情的背后却是包括欧美专业视听和通信企业、相应行业组织、各种媒体力量、议会和法院、警察和政府在内的“一条龙”式的贸易保护操作。
无论这种行为的依据是多么的“莫须有”,也无论这种行为的理由如何拥有“金融危机”这样的特殊背景,对于渴望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安全借口”都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从国内专业视听产业的发展而言,进入国际市场、分享全球化的发展成果,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进攻策略,更是防守策略的一部分。因为,对于大型的国内领先专业视听企业,他们在国内市场要面临欧美同类企业的竞争压力。如果不“杀到”敌人的老家去,那么以国内市场的发展,很难在根本实力上和依赖于全球市场资源的欧美企业长期抗衡。
本质上,这是一个“树大招风”的问题。已经壮大的国内视听产业领军者,不能继续保持足够的营养供给,这颗大树的生存能力,可能还不如行业内的“小草”。
那么,国内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进入专业视听主要应用领域的欧美市场,就必须破解“安全接口”这个问题。对此,目前研究界给出的答案是,让欧美政府和法院公平的工作,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中国企业需要在走出去的时候,在国外本地市场打造以自己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依靠这种利益共同体中的外方利益,改变“贸易保护”主义的最终结果。
这种方式,也是外资相应行业企业在华的运作方法,是一种以暂时利益出让,换取市场的方法,也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方法:只有改变当地相应的专业视听行业企业“中国企业进来”是非你死即我亡的零和思维,用正真的共同利益才能最终化解贸易保护壁垒,实现货真价实的全球化发展。
对于华为在英视频会议设备备查案件,国内专业视听行业不应因此而惧怕进入国际市场,惧怕全球化,尤其惧怕进入欧美市场。暂时的挫折不是事情发展的主要方向,有时候能忍辱负重、能以进为退恰恰是高明的智慧。在这样的案例和相应市场中,国内参与者需要的是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智慧,需要的是超越欧美国家思维水平的战略和战术手腕。
全球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国制造和创造崛起的潮流,不会因为一些细节、枝节而改变。在这股潮流中选择拥抱规律的才是真正的智者,选择对抗和“行政性”粗暴手段的最终,只能成为弱者。中国专业市场产业走出去,需要拥有这样的智慧认识。当然,辉煌的前景,与曲折的过程并不矛盾,我们需要的只是合理的策略,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巧妙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