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京东方:“追赶经济”的典范

来源:普信网 更新日期:2013-09-18 作者:萧萧

京东方千亿投资幕后的真相

现在,坊间有种说法:京东方就像传说中的神兽“貔貅”,不仅专爱吃十方三世的财宝,而且只吃不泄。

的确,如果计算上8月12日刚刚经董事会通过的“460亿”巨额融资计划,在京东方截止2015年的约为1000多亿的投资规模中,A股融资贡献已经超过700亿。即便是剩余的部分,大部分也是依靠银行贷款。此外,各地政府在相关项目上给予京东方的土地、税收优惠之多,在A股上市公司中也是“佼佼者”。

与以上的巨额吸金形成对比的是,京东方十年来的“亏多赚少”,分红更少。统计数据显示,自2001年上市以来,京东方的累计亏损金额超过80亿元,累计分红金额只有1.18亿元。其中,2005、2006、2008、2010年分别亏损15.9亿元、17.7亿元、10.19亿元、20.75亿元,四年亏损超60亿元,“亏损能力”位列A股市场前列。

单纯以这些数据来看,京东方确实是一只“貔貅”,他比铁公鸡更令股民讨厌:毕竟铁公鸡只是一毛不拔(这类公司A股并不少),貔貅却不仅仅一毛不拔,而且还会大嘴张开四面吞金。那么,被称为貔貅的京东方真的像很多人批评的那样“一无是处”吗?

在京东方融资问题上“发牢骚”的主要是散户、二级市场的股东。相反,京东方的主要“先进支持者”却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持续的为这家企业提供现金支持。

比如此次,京东方460亿元的融资计划中,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合肥国有企业合肥健翔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国有企业重庆两江集团,已经合计认购了208.33亿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在此前的合肥6代线中合肥市政府已经出资60亿,北京8.5代线项目北京市政府也直接投资85亿元。

除了地方政府,银行对京东方的支持也从未间断过。考虑到京东方过去的“分红和盈利”情况,此次460亿的融资计划未必能全部完成。不过在公布此项融资方案之前,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家进出口银行已经分别为京东方提供200亿和30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

事实上,在京东方多年经营以亏损为主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银行的支持,是京东方得以发展、壮大的主要动力。而向京东方不断发牢骚的所谓机构投资人和散户,只不过是京东方“金融版图中”可有可无的一块。这部分人的意见也难以左右京东方继续增发、扩容和扩产的脚步。

对此,也有批评人士指出:京东方几乎是绑架了股市、股民和投资人——这些人被迫在京东方亏损后,为了保持京东方的持续发展,而不断的投资进来。这种观点看似正确,却经不起推敲。比如,重庆政府和鄂尔多斯政府都是新近才加入京东方“版图”的股东和支持人:如果京东方是一个陷阱、火坑,哪怕是一个拖油瓶,重庆和鄂尔多斯真的愚蠢到“故意往里面跳”吗?

实际上,以京东方从事的“新兴显示产业”(含薄膜晶体管电路、液晶、触摸屏和OLED)我国目前的市场本土自给率只有30%。以2010-2012年的综合数据看,国内市场进口产品中,半导体芯片市值为1000亿美元;排第二位的就是液晶面板和触摸屏产品,达到500亿美元左右——以此两项数据看,京东方所投资建设的项目是“国内市场的紧缺项目”。

同时,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电子成品出口国;电子成品产品出口也是我国最大的单项出口产业。而电子成品产业的上游关键组件无外乎:印刷电路和薄膜铜业、基础电子元器件、半导体产品和显示、触摸产品。尤其是后两者,主要制造商全球只有5-8家,处于市场相对垄断状态。同时,半导体芯片和显示产品,在现代电子产品的总成本中占据大头;对电子成品的性能、性质具有决定性作用;现代电子产品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和专利集中在这两大产品领域。我国电子产业规模庞大,但是利润却微薄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每年100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品、500亿美元的显示和触摸产品需要进口。关键组件产品的对外严重依赖,也导致了国内电子产品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严重不足,进一步削弱了国内电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半导体产品上,国内产业因由早期跟近不足,现在技术和规模上远远落后于三星、intel、台积电等国际巨头。在显示和触摸产品上,则因为有京东方的存在,我国现有实力大致与国际先进水平差半代、产业技术和成品进程时间差在3年左右。——京东方在国内整个电子产业中处于一个关键性的位置。这个位置是上下游很多产业的交集点。电视、手机、电脑、数码产品都需要显示部件,是京东方的下游产业。蚀刻、光化学、特种材料、特种气体等电子产业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企业很多都是京东方的“采购对象”。某种意义上,京东方的存在是国内电子产业自主权和产业安全的一道屏障。同时,显示面板项目作为现代电子产业体系中的一个仅次于半导体芯片的关键点,也可以带动上下游众多产业的发展和自主化。

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梁胜曾表示,“京东方北京8.5代线的投产,彻底打破了国外对中国内地40英寸以上液晶屏的绝对垄断,使中国制造真正有了‘中国芯’,也使国内液晶电视的价格有了大幅度的下降。目前我国年产液晶电视机1亿台,其中5000万台在国内市场销售。实际上,仅仅京东方8.5代线每年就给咱全国老百姓省下了500亿元。”此外,京东方北京8.5代线投产后已经吸引了康宁、冠捷科技和住友化学等诸多世界500强企业就近配套,涉及液晶玻璃、化学品、偏光片、背光源、PCBA、驱动IC等关键主材及二级配套供应商。包括显示器件核心区、整机区、上游配套区、设备备件加工区、A/S中心区、保税物流区等6个功能区,带动的总投资已经达650亿元,提供将近2万多个就业机会。

因此,对于具有产业高度、战略视角的投资人,京东方不是什么火坑,或者铁公鸡。这个企业的存在创造的产业价值,绝对高过对其的投入成本,更是在其亏损规模的百倍以上。各地方政府和银行正是看到了京东方的这种存在意义,才愿意不断的与其“站在同一战壕”内并肩作战——十年前政府和银行是如此认为,并支持京东方,现在依然。

而对于那些抱怨京东方的主流势力:散户、二级市场、机构投资人而言,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京东方“如何做”,而在于他们成为京东方投资者的时候,有没有真正理解“液晶等新兴显示产业的本质”!如果没有了解液晶产业的特点和规律,就买了京东方的股票,这等盲目投资的人,绝没有资格来批评这家企业。

京东方:新兴显示产业,除了投资还是投资

京东方再次抛出460亿的天量投资计划,人们最大的疑问莫过于:此前京东方已经有六七百亿的投资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大力投资呢?

首先,且看京东方的主要竞争对手。全球面板行业近年来境遇最差的是日本阵营。但是即便如此,2012年日本还通过政府手段整合了中小面板从业企业;2011年创造了历史亏损记录的索尼和松下还联合投资了OLED项目;已经濒临资金链断裂危险的夏普,在08年、11年和12年巨额亏损的基础上,依然完成了八代线和十代线的“金属氧化物”改造投资。

全球面板产业最辉煌的两家企业,第一、第二位的三星和LG,投资力度更是空前。二者在中国的8.5代线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仅今年,LG在一个OLED实验性量产项目上的投资计划就高达40.6亿元;三星在面板项目上的建设投入也高达58亿美元。同时,台湾的群创和友达,也在进行新的投资计划。比如群创对成都6代线的参与;二者对小尺寸液晶线向OLED线的规模改造等。

据研究数据表明,自2005年夏普6代线和三星7代线运营成功以来,全球液晶产业的年投资规模一直保持在500-1000亿的水平。高投入已经成为液晶等新兴显示产业的最基本特征。业界的普遍共识是,没有高投入的保障,平板显示产业就无出头之时;没有产业规模的保障就不可能有产业研发上的规模性投入,也就不可能有高端的产业竞争力;没有高投入的保障(包括规模、研发和生产线升级费用),不出3年一条先进的生产线就会成为“落后”的产品线……

京东方:“追赶经济”的典范

因此,京东方不断的资金投入不是京东方的选择,而是其从事的现代显示产业的必然规律。即便是今年号称A股最大的融资,460亿元的海量资金,也只不过是补充京东方合肥、重庆和鄂尔多斯三条生产线的“不足”资金而已。这一投资规模可能还抵不上此前夏普一条十代生产线的累计投资总额。

所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京东方现在的投资量虽然巨大,但是只不过是与竞争者相当、甚至还要少很多而已:京东方的投资依然谈不上超前性的赶超,他只不过是在补上历史的欠账——这部分欠账,向前可以追溯成整个中国在电子产业的欠账,甚至追溯成近代以来中国史上的“众多屈辱和积弱”。向未来看则可看成是,中华民族在关键基础产业上,追赶先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

当然,承认京东方从事的所有工作符合产业规律和规则,尤其符合液晶等新兴显示产业追求相对垄断竞争的行业本质、符合这个行业高投入、大产出的制造特点,承认京东方所从事的事业的前瞻意义,并不等于否认京东方在过去几年的“亏损”。

2005、2006、2008、2010年仅四年京东方的亏损就超60亿元。这还计算上了京东方获得的财政补贴、各种税收优惠等。如果没有后者,京东方的亏损数据还会更大。

从微观市场看,京东方的亏损多是由经营不善构成:产品技术不如人、价格低廉;管理和工艺控制造成的部分环节成本高于竞争对手;上游采购对海外依赖严重、本土供给不足导致成本增高;对市场反映速度慢于对手……这些理由没有哪一个不成立、没有哪个没有道理!但是,对于一家十年来长期亏损的企业,简单的用微观经济的方法寻找问题,显然是不科学的。十年间的多次亏损的原因,必然需要在产业层面、战略高度上重新审视。

如果用产业经济和战略眼观看待京东方的亏损,就会发现两个显著的问题:第一,夏普在液晶领域摸爬滚打30年才成为液晶之父,台湾同仁、韩国业者也在此领域经营了20多年,而京东方则只在此市场摸索了10年——而且这十年大部分是产业已经成熟后的时期,而非前期的研究阶段。如果要求资历尚浅的京东方一下子就达到国外先进者的水平,恐怕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在2005年的时候,以京东方5年的资历,对抗夏普近35年的资历,这对于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科技产业,简直就是笑话。所以,京东方的差距不是微观的一两年的经济数据所能解释的。京东方的差距,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电子产业与国际先进行业的差距。这是一个大产业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京东方不可能像股民要求的那样短期内迅速扭转乾坤改变的问题。

第二,在微观视角上,京东方与先进者,在“产品技术不如人、价格低廉;管理和工艺控制造成的部分环节成本高于竞争对手;上游采购对海外依赖严重、本土供给不足导致成本增高;对市场反映速度慢于对手”等方面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05年,京东方与三星的差距在7年左右;而2012年投入OLED鄂尔多斯项目时,这一差距已经缩小到4-3年;在OLED以外的项目上,京东方和业界竞争者的差距更是在1-2年之内。

以上两点,一方面说明京东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产业追赶者”,他需要时间和成本投入追上先进的领头人,才能真正获得稳定的竞争力、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说明,京东方带领下国内新兴显示产业与日韩先进企业的差距已经在缩小,京东方正在逐渐实现自己“追赶”的目标。

对于这其中的亏损,尤其是超过国外先进竞争者,同等产业阶段的亏损数据,更多的意义是“追赶者所必须缴纳的学费”。作为落后的一方,既想要赶上别人,又不想付出辛苦、成本和金钱——恐怕天底下没有这等好事。如果想不产生这种损失和亏损,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大清朝那样自甘堕落,用阿Q精神聊以自慰,放弃在全球市场的所有先进领域的竞争,自认成为三等民族。

但是,没人会自愿选择第二种道路。所以,京东方追赶三星的学费是必须要缴纳的。而且现在还没有交完。作为投资人应该清楚,京东方的最新460亿中也有一部分(当然比以前的比例要少,因为这个学生已经进步很多了)要拿来充当国际产业竞争的学费:这就是京东方所面临的投资哲学——既要遵从面板产业的资金、技术双密集,比抗规模竞争的本质;又要缴纳后进生的“补课费”。从目前的舆论表现看,对这一点政府这个战略投资人显然比二级市场的散户看的透彻和清晰。

京东方:显示产业的追赶,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范

从国家经济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在很多领域都是“国际先进”水平的追赶者。比如核心电子产业、品牌消费产业、装备制造业、先进动力(航空、航天、燃气轮机、核能和舰船核动力)、先进材料(碳纤维、凯夫拉化纤)、现代医药(医疗影像、内窥镜、微创介入设备、新型药品)、金属冶炼(印刷电路的薄膜铜、稀土冶炼和合金工艺)、海洋工程、重大军用科技、近地空间实验和利用技术、基础物理和宇宙学研究等等,不胜枚举。

国家新一届领导集体已经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其中,核心的一块就是要在高技术制造和研发领域逐渐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京东方所代表的液晶显示产业、OLED显示的发展可以称为是一个暂时成功的“追赶实例”。

2001年,京东方获得韩国现代液晶面板相关技术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想到,2013年京东方会提出产能超日本、技术超台湾,世界第三,紧跟三星、LG的战略目标。即便是在2005年京东方还在摸索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线的制造技术,而此时韩日台已经掌握市场主流的大尺寸线的量产技术,并开始大规模投入生产。2011年京东方北京第一条8.5代线投产的时候,全球同类生产线已经有10条以上。

但是,2012年,京东方在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核心产业能力开始爆发:投入两条新8.5代线的规划或者建设,投入一条次世代5.5代OLED线建设,成都4.5代线OLED化改造,北京8.5代线金属氧化物Oxide实验性改造,北京裸眼3D产品投产,合肥6代线配套触控一体化项目上马——这一年京东方在新项目、新技术上的突进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其中,核心项目全部紧跟国际潮流,使得国内显示面板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2011年之前的6-7年,缩短到目前的3年以内。

京东方何以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呢?

液晶为代表的新兴显示产业,首先是科技技术密集型产业,新技术、新应用、新工艺层出不穷。虽然通过收购韩国现代液晶部门,京东方实现了技术零的突破。但是,液晶和OLED显示技术日新月异,老本是远远不够吃的。但是,研究新的技术,尤其是大尺寸生产线下的新技术,必须有必要的“产业载体”。尤其是涉及良品率、生产效率、品质等关键盈利能力的技术和工艺,必须要有明确的“实验条件”。所以,在保持成都4.5代线和北京5代线等已经拥有了成熟技术的中低世代线运行的同时,京东方建设了合肥6代和北京8.5代线。这两条线使得京东方的科研“有的放矢”。其主要成果之一就是,2011年8.5代线投入运营后,京东方当年专利数量增加达到1000项。

液晶等新兴显示产业的技术进步,不可能依赖在实验室里画大饼。必要的产业投入就如同实验需求的设备一样,不可或缺。在京东方北京8.5代线和合肥6代线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不仅仅给予了政策支持、土地支持、税收优惠,更是出具数十亿资金直接投资其中。构成了京东方新兴显示产业,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滚动发展的关键力量。在这其中,国家开发银行等国有银行的投入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甚至,每笔项目国有银行都有“兜底性”的承诺:融资不成,还有银行贷款的支持!

从真正的资金来源看,京东方A股融资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真正支持京东方发展的资金基本都来于国家——地方政府、银行、京东方自身的盈利(作为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京东方的盈利大部分当然属于国家所有)。在短短十年内,投入近千亿元,在一个技术、产能、装备、材料和理论领域全面落后的产业,并培育出一个具有竞争力和自我创新力的企业,这充分体现了国有经济模式,特别是结合了市场化和现代金融融资结构(股市)的社会主义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京东方今天的成功即是市场运作的结果,也是国家和政府支持的结果。在国有资本参与的过程中几乎完全遵从市场原则,尊崇竞争规律,不搞行政命令,体现了效率优先、市场优先的原则;在保障市场公平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国有经济的力量,集中多种资源保障产业“核心攻坚”,促进产业升级——这种发展模式是中国独有的,也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模式。

实际上,在很多大科技项目、大产业项目的升级发展过程中,作为近代历史上的弱者、现代国际经济竞争的追赶者,都必须依赖于市场手段、竞争机制和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尤其是国有经济擅长长期、长线、产业性、战略性投资的特点进行。这几乎是实现中国制造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天,舆论层面对京东方的争议,主要存在于微观经济学说领域。大多数的争议者没有看到整个显示产业,尤其是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甚至更有股民根本没有严格了解现代显示产业,和中国新兴显示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而得出京东方是圈钱公司、是铁公鸡的结论。

这些结论虽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却着实是忽略了显示产业的本质在看问题,是忽视了我国显示产业现有的国情在看问题,是忽视了产业经济和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说的不同点再看问题。持有这种偏见的人不仅有平头百姓,也有郎咸平这类所谓的企业经营方面的经济专家。这一点是中国经济升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杂音和悲哀。但是,他却无法掩盖京东方模式的有效性。

现在,京东方已经提出产能超日本、技术超台湾,形成整体的追赶韩国领军者态势的市场目标。在通向这个目标的路途上,一定还有很多坎坷:亏损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股民的不理解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少数不明真理的“专家”的一家之言也难避免。但是,套用温家宝总理爱说的一句话,这叫做“多难兴邦”。正式由于困难重重才说明这件事的意义重大,正式由于千百万个不容易才使得这件事情能实践出一些独特的、铁打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真理。这也是京东方所谓 “追赶经济”的最核心的精神价值所在。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