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长虹发力 技术优势加快业绩增长

来源:金融投资报 更新日期:2013-07-30 作者:佚名

上半年,国内彩电市场进入高增长阶段,二季度创出不少新的行业纪录。在行业高速发展阶段,相关上市公司受益其中。截止目前,多家彩电制造企业发布2013年中期业绩预告,均表示公司上半年出现快速增长。

在智能化时代,消费者对更清晰的画质、更好的用户体验有更高的标准。随着行业参与者的增加,市场竞争正在加剧,最终脱颖而出的必然是最了解市场需求的企业。如此来看,依靠在软件、芯片上的优势,产品更具独创性的四川长虹更有潜力成为率先走出行业混战。

上半年行业景气回升

2013年上半年,彩电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与奥维咨询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6月内销彩电零售规模 2301万台,同比上升29%,零售额822亿元,同比上升32%。其中,液晶电视销量为2180万台,同比上升35%,销额为776亿元,同比上升37%。上半年彩电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反映在相关上市公司上,则是业绩的超预期增长。

截止目前,A股5家主营彩电的上市公司有3家已披露中报业绩预告。在行业给力背景下,3家企业纷纷报喜。从增长率来看,深康佳A以最高292.42%的同比增长率拔得头筹。虽然深康佳A业绩暴增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但不可否认的是下游需求的确在明显增长。此外, TCL集团同比增长率较一季度大幅下滑,但仍超过100%。

四川长虹业绩也在一季度实现明显增长后开始加速上行。公司预计2013年1月-6月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超过2.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以上。

对此,奥维咨询平板事业部刘闯分析认为,节能惠民补贴到期刺激了彩电企业的疯狂促销,使2013年第二季度呈现空前的高速增长。同时,彩电功能多样化、更新换代频率加快、房地产市场的短暂释放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都为彩电行业的高增长奠定基础。

上半年黑电作为受益节能补贴最大的子品类,1-5月行业累计总销量增长14%,内销量增长48%,为上半年行业销售奠定胜局。东方证券分析师唐思宇表示,虽然节能政策已于5月底退出,对黑电销量会产生负面影响。但由于下层市场存在较大的存量CRT替换需求,以及上半年房地产旺销对下半年的家电需求的拉动效应,会缓解政策退出对行业的影响。全年来看,黑电仍有望成为销量增速最高的子品类。

超高清、用户体验缺一不可

和传统电视单一的“视听体验”不同的是,进入智能时代消费者对电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智能电视发展初期,很多用户把智能电视当作传统电视来使用,导致激活率偏低。但从比例来看,不到三成的激活率并不算低,未来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相比之下,四川长虹智能电视的激活率明显高出行业平均水平。据了解,长虹智能电视激活率超40%,并且还是持续增长中。

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认可度提升,激活率也将逐步走高,彩电领域智能化趋势加快,除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外,超高清是消费者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1080P还未大范围普及,4K电视的推出给消费者提供了超高清的视觉享受。在视网膜级别的超高清显示屏方面,长虹智能电视具有不小的优势。据了解,长虹U-MAX4K电视采用了视网膜级别的超高清显示屏,清晰度是1080P全高清的四倍。并且拥有电脑级别的配置水平。《金融投资报》记者对成都苏宁、国美等多家卖场进行实地走访发现,现在各大厂商对智能电视的推广力度很大,货架上的传统电视已为数不多。多位销售人员都表示,在实体店买彩电的消费者以智能电视居多。而购买智能电视的消费者也纷纷表示,清晰度、使用体验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选择品牌的关键。

在苏宁某卖场中,一位中年消费者向记者表示:“我想选个客厅大屏幕的电视,走了几个品牌的卖场,我更倾向于长虹3D58B6000i这款。几个品牌的客厅电视,画质都相当精致,但对比来看,长虹这款电视感觉在画质上更胜一筹。导购也很认真给我讲解了这款智能电视的一些特色功能,我个人感觉比较实用。”

不难发现,除售价外,智能电视的交互体验最被消费者看重。“长虹在智能交互上有较强的优势。”有行业人士指出,长虹开发的超级语音浏览器,极有可能打破智能电视开机率不高的僵局,远高于行业的激活率得益于长虹智能电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随着智能电视的交互功能逐步完善,用户将得到更好的使用体验,拥有独特功能的长虹或将率先在行业竞争中突围。

山西证券分析师张旭表示,四川长虹持续进行系统性的技术革新、管理改革及模式创新,在家电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建立起一套具有共性批量生产和个性订制的的先进制造模式,促进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实现人效、物效的提升。通过企业自身的内外兼修,使公司在家电行业日益智能化的今天具有更好的产业竞争力。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