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协同创新,苏州园区装上新引擎-纳米触控膜领风骚

来源:新华日报 更新日期:2013-06-23 作者:pjtime资讯组

“中心晋升‘国家级’后,国内外纳米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表达合作意愿,我们每天接待很多来电来函和来访。”这阵子,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蒋卫明“累并快乐着”。一个多月前,他们所在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2011计划”首批14个科教协同创新中心,事一下子多起来。

“2011计划”又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全国首批只选14家。作为一个地级市,苏州高校资源并不丰富,为何能上榜?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说:“这主要得益于园区的创新环境,以及我们和苏州大学的通力合作。”他认为,创新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园区必须善于锻造创新驱动力。“创新驱动”,要打通两端。一端是需求方,在企业;一端是供给方,在高校和科研机构。

“园区对落户高校十分优待。”苏州大学副校长路建美教授说,作为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苏大将根据区域需求来设置岗位,并直接组织国内外高水平专家进行网评,对来自国外一流大学、一流研究院、一流公司并常期落户苏大的高水平人才,给予特聘教授岗位。

如今,走在园区仁爱路上,但见长不足千米的马路两旁,云集西交利物浦大学、南京大学、美国代顿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研究院,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名校区”。

“区域创新能力最终体现在产业发展上。我们选定生物医药、云计算和纳米技术应用三大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通过整合‘产学研资政介’六大协同创新要素,锻造园区现代产业体系。”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局长张东驰认为,企业创新需求强烈,作为创新源的大学和研究所必须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形成真正具有市场生命力的创新行动。

科教创新区最初叫“苏州研究生城”,后来改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如今定名“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三易其名的背后,是其发展定位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向服务企业技术需求的不断转变。

实现创新要素的互相流动与深度组合,才能发挥协同之力。园区出台30多个政策性文件支持科技创新,形成较全面的政策资金扶持体系,营造有利的产业创新制度环境。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

一块看似普通的镜面,轻轻用手指一点,立刻“跳”出一个电子屏,变成平板电脑,其奥妙就在镜面上贴着纳米触控膜,这种膜具有透明、可弯曲等优点,用途广泛。全球只有少数企业掌握这项技术,位于园区的泛普纳米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泛普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泽江,落户园区,就是看中这里丰富的科教创新资源。在园区政府的牵线下,该公司携手科教创新区内的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研究所联合攻关,不到3个月,就实现纳米触控膜的升级换代,现已进入规模生产。

这并非个例。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与近50家地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西安交通大学技术入股20多家企业……有了高校研究机构做后盾,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已聚集16名院士、1400多名海归创新创业人才,以及2000多家技术先进、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企业。

创新要素日益发酵,带动苏州工业园区新兴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去年,这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今年1-5月,生物医药产业增长22%,产值占苏州全市一半;云计算产业增长35%;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增长30%。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