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蓝光存储Blu-ray Disc的尴尬:BD已死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2-07-25 作者:萧萧

高价的阻碍

BD,Blu-ray Disc,俗称蓝光光碟,作为HD-DVD退出之后唯一的次世代光碟和光存储标准,并没有真正迎来市场的大举欢迎,相反的BD无论在家庭娱乐还是在PC存储市场的进展都不尽人意,而且更“具有体验优势”的替代技术,正在步步紧逼。

作为索尼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重量级标准技术产品,BD一直被索尼给予厚望:近看看DVD时代飞利浦、东芝获得的巨额专利费,就足以令索尼眼馋不已。

作为东芝次世代光碟标准HD-dvd的挑战者,2002年2月19日,“蓝光光碟联盟”的前身“Blu-ray Disc Founders”成立,由索尼集团为首开始策划及研发蓝光光碟。2006年6月BD标准正式并发布,2008年1月4日,华纳兄弟(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电影公司宣布脱离HD-DVD阵营,并且由2008年6月开始停止发行HD-DVD影碟——这是压垮东芝HD-dvd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BD正式确立了次世代光碟的唯一技术标准地位。

作为次世代光碟格式标准大战终结的2008年,理应是BD迎来辉煌之时,但是似乎历史和索尼开了一个玩笑,此后BD市场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突飞猛进”,而是徘徊不前。

挡在BD面前的第一座高山就是价格。以电脑光驱为例,一台DVD光驱的售价不过80-120元,DVD刻录机也只不过150元;但是最便宜BD光驱也需要370元,BD刻录机更是都在700元以上。BD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不及在于BD自身的成本,还在于消费者多数也需要产品兼容CD和DVD两种格式(这两者的市场应用率依然远高于BD),这陡增了BD产品的成本。

同样的问题也处在家用的碟机上。普通的家用DVD最低仅需要150元的价格,而最便宜的蓝光BD也至少需要500元的价格。作为高端产品BD还必须体现高端产品的特点:兼容DVD、CD,甚至具有网络播放机的功能,结合BD自身更高的成本,这使得最便宜的BD的价格难以降低到DVD的水平。

BD面临的价格问题还来自于BD碟片本身。讨论碟片的价格必须抛开碟片存储的内容的影响。因此,比较PC用的BD刻录碟片和DVD碟片的价格显得更为必要。CD和DVD的一次性写入碟片的价格通常在0.8-1.3元每片;BD的一次性写入单层25G碟片则在4-5元左右。虽然BD的优势在于数据存储量更大,但是如果以单位数据存储量计算,BD和DVD的价格则相当。对于客户,如果需要的数据空间小于25G很多,则dvd碟片的使用成本更具优势——实际上,消费者很少需要拷贝25G这么大的数据,进行转移。因此,从碟片而言BD的使用成本依然高于DVD。

消费市场自然是一个价格敏感的市场。价格差异构成了BD难以续写DVD传奇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BD还必须面对竞争的考验。

网络发行的挑战

BD技术设计的一个最初的关键应用,也是最核心应用时数字高清电影的发行载体。一片25g的BD碟片,可以承载最高4小时的高清数字影像内容——这足以满足现在1080p高清电影,未来的3D高清电影的发行,而采用双层碟片设计也可以满足4K级别的3D电影的发行需要。

不过,与到音像店购买BD光盘的手段比较,消费者还有更好的手段,获得高清影像内容,那就是网络下载。尤其是在信息高速公路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网络下载和在线观看已经成替代传统光碟方式的最佳选项。

对于发行商而言,网络发行的硬件载体是服务器和带宽,这些可以再不同的内容间重复使用。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选择不同的授权方式:一次观看、多次观看、刻录存储等等,当然每种方式的费用不同。从整体的消费链条分析表明,网络发行对于发行方和消费者都会“更为灵活”,因此也更为廉价。

网络发行另一个好处是跨平台的转移:只要拥有正确的授权密钥,在电脑、智能手机、IPAD之间转移数据并播放比BD更为灵活——因为光驱真的很难装进像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那样的灵活机身,技术的规则注定了BD智能留在那些体积够大的设备之上。——对于更多的小体积电子设备、随身影音设备,网络发行似乎是唯一选项。

当然,面对网络法相,BD也有他的好处。例如防盗版、例如对于程序发行(最典型的PS3的游戏碟)的授权密钥作用,更例如购买到BD碟片后可以无限重复观看,随时观看,不需要下载的等待时间——当然,也有消费者认为网络下载没有等待播放的时间,因为大多数消费者是选择“提前”下载的:一个简单的提前下载就可以解决观看时间的准确计划问题。

而向防止盗版之类的措施,虽然BD碟片的技术水准很高,但是却并不那么效果好:有哪一部电影最终不会被盗版呢?没有吧!对于程序密钥的作用,可以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替代方案。例如在下载之外发行电子密钥,或者发行DVD的密钥。

虽然对于PS3、XBOX等游戏机的新型高清游戏DVD的容量并不足,但是却不可否认在作为认证密钥上“容量足够”的事实。现在PS3等游戏主机,运行一款游戏,除了第一次运行外,光盘的作用仅仅是“认证密钥”:游戏数据和玩家的档案到存储在游戏机或者联网服务器上,插入光盘的意义尽在与认证玩家的合法身份。——甚至电脑上的很多高清游戏已经不需要光盘密钥,尤其是网络游戏,多数的游戏数据、认证、存档都在服务器上(云计算体系)。

与DVD时代比较,网络连通还停留在56k的拨号的水平,完全无法借助网络传递高清内容,现在网络发行和下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事物。尤其是在数据压缩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BD的大容量的必要性,对于发行产业已经大打折扣。事实上,即便是DVD也并没有在发行市场取得对vcd格式的全面胜利:大量的CD唱片的基础光碟依然是那个容量虽然有限但足够了的640MB碟片。

存储市场难现辉煌

除了影音娱乐市场,光碟的另一大应用领域在于电脑计算机的数据拷贝、转移和存储的需求。全球PC存储这一领域的需求,甚至已经超过了家庭娱乐市场。

1996年初推出第一款DVD样机的出现,7倍于传统CD的容量让其在存储市场获得了非常快的成功。在电脑上,无论是CD还是DVD的存储容量都超过了1.44M的软驱磁盘,成为需要大数据量的客户得首选移动存储介质——实际上绝大多数客户得数据要求都超过了软驱磁盘的1.44M。

而此时作为电脑主存储单元的磁碟硬盘的存储容量也只不过是几个G,直到1999年9月迈拓才开发出全球第一款容量超过10G的硬盘。因此,单从容量角度,初期的DVD产品完全可以磁碟硬盘媲美,甚至超过磁碟硬盘:唯一的不足时读取和写入速度落后磁碟硬盘一个数量级(十倍以上)。

在DVD诞生之时,存储介质领域伐善可陈的技术选择成为促使DVD走向辉煌的最主要外部因素。但是,今天的BD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

BD产品但就存储而言必须面临传统磁碟硬盘、固态硬盘和U盘三大产品的挑战——其中后两者都是来自半导体技术的产品。

从容量上,磁碟硬盘的已经进入T时代,而且上没有出现革命性瓶颈的标志。500G-2T的主流容量是,单层25G,四层100G的BD不能比拟的。作为磁碟硬盘的继任者的固态硬盘的容量,不考虑成本几乎没有限制:U盘作为最时尚的移动存储介质,也拥有这样的特点。

从速度上,BD的读写都很落后。一个单层的蓝光光碟的容量为25或是27GB,以6x倍速烧录需大约50分钟。而双层的蓝光光碟容量可达到46或54GB,足够烧录一个长达8小时的高解析影片。而最新的PCI接口的卡式固态硬盘的速度可以达到惊人的读出:1050MB/s,写入:1000MB/s的速度,普通硬盘的读取和写入速度也非常之高:平均可以达到读写速度159.7MB/秒,最低也可保持50 MB/秒以上(这个最低速度依然BD写入速度的6倍以上)。对于U盘的写入速度则要慢一些,但是采用USB3.0技术的U盘平均也可以达到25 MB/秒以上的读写速度——依然高于BD产品。

从价格来看,25G的BD碟片一般在4-5元区间,单位容量价格还是比较低的,但是这样的价格只支持一次写入一次使用。可重复写入的25G BD碟片一般在14元以上,甚至更高。磁碟硬盘,500G的产品价格通常低于400元左右,1T的产品也只不过600元。固态硬盘价格较为昂贵,但是便宜的产品400元可以买到60G的产品600元可以买到120G的产品。U盘方面,主流的16G最低70元,32G也已经有百元产品。虽然价格上,BD还是拥有优势的,但是无论是半导体技术为核心的U盘和固态硬盘还是传统磁碟硬盘价格还在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空间比BD更为巨大。

在存储领域另一个重要的指标上,BD则显著落后:这个指标就是体积。BD碟片和DVD同样大小,这就决定了BD播放器不能做的太小。而作为一体的存储系统,BD存储播放器和碟片的空间占用也不会太小。对于其他存储手段,则没有这样的限制。磁碟硬盘不仅有3.5英寸产品(即便这个硬盘最大尺寸也小于BD),还拥有2.5、1.8和0.85英寸的产品。对于固态硬盘和U盘由于采用半导体技术,其大小更不受限制,一般都做的比较小巧:固态硬盘常见是2.5英寸,U盘则只有大拇指大小。体积上的灵活注定了在存储市场,这些产品可以再更便携的电子产品中出现,并广为使用。

事实上,BD的出现绝对是生不逢时。采用磁碟硬盘、固态硬盘的移动存储产品,或者是U盘产品的综合性能和可用性远远超越BD和DVD产品。如果计算上新型的云存储、网络存储的发展。未来不是BD在PC市场,手机市场甚至其他智能设备市场拥有多达的空间问题,而是BD、DVD为代表的光存储是不是还有海量化的消费市场的问题——也许,未来只是部分专业性领域才需要BD这样的技术产品,光存储拥有告别大规模民用市场的可能。

BD最成功的领域的危机

在近几年BD的市场发展之中,也不是没有亮点。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日本的家庭录像机市场。

日本是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代表市场,不仅市场巨大、品牌众多、企业技术实力雄厚,就连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有特色。例如,日本很早就普及了家庭录像机——这就决定了日本家庭需要更多存储介质,例如DVD或者BD碟片;日本家庭还习惯于将“时间不符合”的电视节目录制下来观看,将喜欢的电视节目也录制下来观看——这些也需要大量的存储介质。

据日本存储媒体工业协会统计,录制型BD市场,2010年度日本国内的需求达1.05亿张,是上2009年的2.2倍,占全球需求总量的90%以上。而且预测,2013年全球需求中,日本国内将达2.67亿张,海外将达1.45亿张,海外占比将提高至35%。

但是,这一BD强势领域并非没有挑战者。其一是家庭PC存储。领用PC存储家庭录像,更有利于对这些录像的编辑制作。而目前大容量硬盘的价格十分低廉。其二是网络存储的发展。相对于BD等家庭存储手段,网络数据存储在长时间存储上的安全性更好、稳定性更高,而且可以更好的解决在不同地域观看的转移问题。

而对于电视节目的录制使用,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网络电视的点播服务。在网路上观看电视,原来那种必须依赖于时间表的方式已经不存在了,您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想看的节目,只要它存在过——而不需要自己去录制录影光盘或者录像带。

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电影发行、家庭娱乐还是计算机存储,BD都面临更好的替代技术的挑战。而高速宽带网络和云技术的结合,最终会使得BD在大众消费市场的存在成为鸡肋。网络播放机、网络存储,闪存为基本技术的移动存储,已经成为埋葬BD的掘墓人。对比DVD曾经的辉煌,BD多少已经给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感觉。也需这就是科技的不断越近和BD的主导者索尼开的一个玩笑:赢得了标准之战的胜利,却感受不到市场扩增的喜悦。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