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立公司宣布将在今年9月前停止在日本本土生产电视机产品,将该业务全部外包给海外代工厂商。这宣告了日立公司持续了56年的电视机制造业务的结束。事实上,伴随全球彩电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来自于日元升值的压力,索尼、松下等几大日本家电企业的电视机业务大多陷入亏损局面,企业也在不断弱化这一业务,纷纷进行转型。而这几大企业的淡出也引发了行业的猜想,日本企业最终会退出电视机制造市场吗?
持续多年的亏损给日立公司带来一定压力,企业宣布退出是必然结果。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电子企业,日立公司的电视机业务已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近年来,全球电视机市场需求逐渐下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日立公司的电视机业务也连年亏损。据日立方面介绍,2010年日立电视机销量为197万台,预计2011年销量会降为160万台。据了解,在2010年日本国内电视机市场排名中,日立已跌至第五位。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立电视刚刚引入我国市场时也曾盛极一时。但是很快,索尼、松下等日企纷纷在我国设厂,与日立形成竞争之势。尤其是韩国、中国彩电企业的崛起,加剧了市场竞争,导致价格战不断升级,也使得日立等日本企业不堪价格战的重负,渐渐败下阵来。
从出售等离子面板线,到出售电视机工厂,从撤出家电卖场,到将电视机制造业务外包,日立也从第一家在我国建立电视生产线的日本企业,一转而成为率先淡出我国彩电市场的日本企业。
这一次,日立战略调整的步子迈得更大,公司宣布在9月底前停止在日本本土生产电视机产品,将该业务移交给海外代工厂商。奥维咨询副总经理文建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电视机由CRT向平板的转型中,日立选择的是等离子,而这个行业在技术、推广上都比较保守,使得日立在平板电视领域的竞争力逐步下降,持续多年的亏损给企业投资带来一定压力,现在宣布退出是必然结果。”
家电专家罗清启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包只是企业进行成本调整的方式,是成本解困,并不意味着日立要放弃电视机这块业务。
日企集体淡出彩电制造业务
未来电视机将是最重要的一项电子业务,日本企业是不会放弃的。
事实上,淡出彩电业务的并非日立一家。目前,日本家电企业在彩电市场的增长均显疲态,索尼彩电业务已经连续8年亏损,松下、东芝等品牌也受到巨大冲击。
去年,索尼宣布将重组其亏损的电视业务,并考虑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松下也表示将不会对等离子和液晶显示器进行进一步投资。如今,日立也放弃了电视机制造业务。有业内人士分析,伴随彩电这项传统业务的衰退,日本电子企业日渐式微,未来日本企业将很有可能全面退出电视机制造市场。对此,罗清启告诉记者:“目前全球彩电市场形势不乐观,日元汇率又很高,日企面临的压力很大,需要寻找好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对于日本企业来说,这只是权宜之计,是短期内的战术安排。
日立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企业并没有退出电视机市场。日立只是停止本公司电视机制造业务,并没有结束电视机事业。电视是每个家庭中重要的家用电器,今后日立仍然会将其作为重要的主力产品。”罗清启也认为,未来电视机将是最重要的一项电子业务,日本企业是不会放弃的。
尽管如此,日企的转型之路已经铺开。索尼看准了移动终端市场的巨大商机,开始强化移动互联战略;松下则向绿色新能源、环保领域发展;日立也在前几年提出将IT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融合构成的“社会创新事业”作为新的战略中心。
中国成最大接棒者
我国虽然已是全球最重要的电视机制造基地,但要当好接棒者,企业还要不断练内功。
据文建平介绍,索尼、松下、东芝、夏普等几大日本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近30%,日企淡出彩电业务,其市场份额将被韩国和我国企业争夺。他说:“电视机制造业正进一步向我国集中,包括韩国的三星、LG也在考虑把制造业务向我国转移。”日立方面也表示,我国的代工厂商是日立重要的合作伙伴,日立希望通过电视业务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据了解,2010年我国彩电出货量1.18亿台,占全球出货量的49%,其中出口量占57%。在高出口量的背后,代工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林元芳向《中国电子报》记者介绍,国内9家骨干彩电企业(包括上广电、熊猫和厦华)的出口量仅占总出口量的30%,剩下的都是为外资品牌代工。
然而,日企在电视机制造业务上的退出虽然能够给我国企业带来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日企在传统家电领域的竞争力仍然巨大,尤其是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品牌价值。因此,我国虽然已是全球最重要的电视机制造基地,但要当好接棒者,企业还要不断练内功。
在文建平看来,企业应从三方面来提高和完善:第一,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提高产品研发能力;第二,加强自有品牌推广力度,目前我国彩电主要还是以代工方式出口,长远来看不利于自有品牌发展;第三,在海外推广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人文和社会销售环境,构建本土化营销团队和服务网络。
终端观察
退出有理张驰有道
日立并不是唯一一家调整战略部署的企业。随着日本家电企业在彩电业务上的持续亏损,索尼、松下、夏普等几大日本家电企业都在进行转型,在弱化彩电业务上,他们不谋而合。从停产等离子显示器,到出售液晶面板工厂,再到加大委外代工的力度,日企一连串的举动被看做是其在家电业务上的大撤退。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企在退出的同时是有所保留的。拿日立来说,虽然将电视机制造业务进行了外包,但是仍然没有放弃电视新技术的研发和产品销售,并且会保留品牌。在中小尺寸面板和OLED技术勃兴之时,去年索尼、东芝和日立宣布合并各自公司的中小型尺寸液晶面板业务组建合资公司,与韩国企业展开了话语权的争夺。不难看出,在显示技术的核心和前沿领域日企并不放松。
同时,日企也在向新的领域不断延伸。夏普在去年成立了健康环保事业部,松下也一直在向绿色新能源和环保领域转型,去年还通过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和“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两大提案,日立也曾提出将“IT与社会产业基础设施这两者融合形成的系统和产品”作为发展重点。诸如智能电网技术、能源解决方案、楼宇系统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正成为日本企业新的发展方向。
相比之下,日企放弃的仅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并且对于自身的品牌,他们仍然舍不得放手。对于中国家电企业而言,日本企业的退出带来了两大启示:一是日本企业在产业链下游的退出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企业应当在牢牢把握制造优势的同时,加大自有品牌的建设力度,强化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地位;二是随着家电业的利润日益摊薄,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但要向产业链上游进行延伸与开拓,还要在横向产业链上进行研发和布局,从而寻找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