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抗“日”:一个黑电王朝的没落

技术优势让位市场优势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2-10-11 作者:萧萧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全文浏览

技术优势让位市场优势

日系黑电军团,作为日系电子产业的代表之一,已经不可逆转的行进在下坡路上。

2012年,索尼、松下、夏普三家巨头都在出售资产、裁员、产品线重组。尤其是夏普,日本黑电在液晶时代的领导者,昔日的液晶之父,正在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存在资不抵债的可能,其最骄傲的液晶面板10代线被迫在考虑向台湾企业鸿海转让50%的权益。无独有偶,松下作为全球等离子彩电之王也在裁撤其等离子电视的产能;索尼则在去年和今年分别出售了与三星和夏普的液晶面板合资工厂股份,同时研究表明索尼彩电业务今年将录得连续9年亏损的新记录……

经营困难,终端产品面临市场的压力:这是日本黑电军团的共同特点。实际上,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力量存在已久。事实上,日系企业虽然一直具有技术领先的优势,但是对市场变化的“迟钝”足以让他们葬送自己的未来。

21世纪前十年的黑电市场属于平板产品。目前,液晶电视已经占据全球彩电市场七成以上的份额,等离子也保持一成多的份额,CRT彩电则只剩下6%左右的市场。作为新兴产品,技术无疑是这一新产业成功的决定性力量。而在这个方面,日系黑电军团优势明显。

全球所有国家中只有日本能制造液晶电视生产的所有设备、材料,并掌握所有液晶电视市场的工艺技术。液晶面板制造任何一项核心工艺、装备和材料,日本都至少拥有两家以上的企业掌握有相关技术。相对而言,韩国则在液晶产品的必备设备和材料上少量依赖日本。例如,以价格昂贵的半导体和平板显示必备设备光刻机为例,日本尼康、佳能都能制造世界最先进的产品,而液晶面板重镇的韩国、台湾则不具有这种能力——事实上全球拥有设计光刻机能力的企业也不过五六家。

夏普在液晶技术上的优势、松下在等离子技术上的优势、索尼三洋和爱普生在OLED技术上的先期研发、东芝的DVD标准、索尼的BD标准、东芝的cell多媒体处理CPU,这些技术上的优势,直到今天还在造就着日系黑电企业一件件杰出的终端产品,甚至无人能敌。

但是,拥有技术、拥有最好的技术(索尼BD,夏普四基色、10代液晶面板线,松下12面取等离子)并不等于拥有最大的市场,也不等于相应业务就会蓬勃成长。

平板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平板显示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产业,更是一个比拼投资意志的产业——这一点上平板和半导体芯片是异常的类似。正是把握到了这一点,韩国三星、LG,台湾友达、奇美电才会异军突起。

韩国和台湾,也包括现在的大陆液晶面板产业,都依赖于日本的上游技术、设备和材料。其最初的技术来源更是全部“祖籍日本”。但是,在经营上和市场方针上,这些地区的企业更好的把握了规模化开放市场的行业本质。例如,夏普液晶面板一直坚持产品自用、不对外供给,生怕别人制造出更好的产品。但是三星第一条高世代线7代线,却敞开供应:即便三星自己的彩电部门也一样和其他客户竞争面板资源。三星这种做法使得其高世代面板线虽然建成速度慢于了夏普,但是其开工情况、销售情况、利润情况、资本金收回速度、盈利速度,等其他关键经营指标均高于日本企业(不仅是夏普,还包括日立、松下等)。

成本收回更快,这是面板业向终端竞争者开放的直接好处。这种做法的间接好处是,面板企业能更迅速的开始新的投资。这使得最初在产能和技术上领先的日本夏普,在经过四五年市场竞争之后,在产能这个关键指标上逐渐落后于三星、LG、台湾企业,甚至会被国内的京东方超越。

2007年,液晶面板业的毛利还有40%,现在已经只有7%。2011年这个行业更是全行业亏损。竞争的激化导致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成本优势早已取代技术优势成为竞争的关键。其中,规模则是决定成本的一个重要命题。另一方面,规模更大的企业也有更大的资金实力和更多的人才不断改进技术:规模最终不仅转化成了成本优势,也在转化成技术优势。这种积累的结果就是在下一代显示面板,OLED产品上,日本企业已经显著落后于韩国企业,甚至落后于台湾和大陆企业。(韩国企业在OLED产品上实现了更高世代线的领先性,更实现了上游配套高度的本土化。)

技术不再能垄断市场,这不仅是平板彩电产业的规律,也是碟机、游戏机等黑电产品的市场规律。

对于BD产品,索尼随已称王,但是确是末代皇帝。因为半导体存储、网络存储、云存储、网络发行的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中国等市场,碟机的销量已经不到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BD录像机产品更是只在日本市场获得了规模化的成功:但是,日本录像机市场也在面临网络视频应用的挑战。在国内,主要碟机企业依然将精力集中在DVD产品上,因为其成本低廉。而对于所谓次世代产品BD,国内企业的投入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尤其在2010年,智能电视、云电视兴起以来,碟机产品失去存在的必要意义的认识,已经扩大到整个行业。随着网络和半导体存储市场的发展,索尼BD难以再续东芝DVD的辉煌,在次世代碟机中独占鳌头的日本技术,只能再少量特种应用市场存活:因为,普通消费市场已经有了更好的替代方案和崭新应用模式。

对于BD的这种生不逢时的景象,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在手持游戏和家用游戏主机市场。2010年以来,最火的小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忍者切水果没有一个是因为手持游戏设备而成功的——他们属于崭新的智能终端产品。这种现象正在向客厅延伸。具有强大的智能CPU和计算能力的智能电视的出现,使得家庭游戏主机的必要性在遭到个人电脑市场冲击之后,再次迎来一个强劲的对手:两面夹击之下,个人游戏主机的市场必然出现停滞,甚至萎缩的局面。虽然,索尼等企业在个人游戏机市场依然具有技术的领先性,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来挑战索尼这样的游戏硬件巨人:因为这种挑战在未来不在具有任何意义。

企业竞争的关键是市场竞争,技术优势如果不能在合理的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下转变成市场优势,那么液晶之父、等离子之王、BD教父这样的行业大佬就只不过是一片“浮云”。

 标签: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