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战略执行
尽管战略定向与定位已经清晰,但战略执行的第一个切入点应该怎么走,对于如何进入这个产业,京东方的高层仍处于困惑阶段:TFT-LCD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率先进入的日韩企业也已经形成先行者优势,专利和技术壁垒一大堆;靠国内从基础开始自主研发则速度太慢,而且投资门槛迅速提高……
此时“突然”出现了国际合作和技术转让的机会,原因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日韩企业都遇到不同程度的财务困难。据京东方人自己回顾,在这种条件下,他们想利用“草船借箭”的战略一步崛起。但在实际过程的那个时点,他们其实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一种国际合作的方式呢?
合资方式是第一种可能的选择。京东方曾经与某日企谈过合资在中国建立TFT-LCD生产线的可能性,但在谈判过程中,京东方的决策者越来越发现不能走合资道路,因为这条路会使京东方的战略受制于对方的技术控制。
第二种是技术转让。曾有日本企业表示可以进行技术转让,其标准模式无非是转让一条生产线以及相应的一两个产品,同时规定转让的技术不得用于建设新的生产线或开发新产品。例如,如果转让的是15英寸屏的技术,如果你要后续升级到17英寸屏,就必须重新再签合同、再支付技术转让费用(上广电的5代线就是采取的这种方式)。虽然听上去是“转让”了技术,但其实根本没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当时,京东方有一个这样的合同都快要签了,到最后关头还是决定放弃。
在长达3年的探索和犹疑中,2001年又“突然”出现跨国并购的机会——韩国现代集团的液晶业务要出售。京东方抓住这个机会,最终通过跨国并购进入了“朝思暮想”的液晶平板显示产业。
今天看来,京东方是幸运的。这种给予一个新进入者通过跨国并购迈进门槛的机会大概是难以再有了。这种机会只垂青那些有长期坚定不移、始终一贯战略的企业。京东方能够等到那个机会的原因,恰恰是促使它从生存战略转向进取性战略的同一个动力源泉:做成中国的三星、中国的松下、中国的IBM……
因为有这样的抱负,所以在准备进入液晶平板显示产业的时刻,京东方不愿意再重复1997年之前的路,不想再走合资的道路,也不想再走生产线转让的道路。
长时间的犹豫来自深刻的历史和战略根源。所以京东方的“运气”还是应了那句老话:机会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