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毁灭中重生的惶者
京东方的液晶战略起源于它所经历过的“毁灭”。它不仅经历过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曾经历过的市场化毁灭,而且还经历过技术替代所造成的毁灭。京东方就是一个从毁灭中崛起的竞争性企业,一个被市场化和技术替代的双重毁灭所锻造出来的企业。
京东方的前身是电子部所属的北京电子管厂,即774厂,是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建国后的前30年间,北京电子管厂曾经是中国最大最强的电子元器件厂,在1960年代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是中国电子工业的骨干和摇篮。
进入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这个“万人大厂”的根基却迅速崩塌。直接的原因是,半导体技术对电子管技术的替代。当时从国外引进的新兴消费电子产品,诸如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等,几乎全部采用半导体技术。电子管市场迅速萎缩。
陷入惨痛的技术替代危机,北京电子管厂从1986年到1992年连续七年亏损,直至陷入破产边缘。
1992年9月2日,时年35岁的王东升担任北京东方电子(000682)集团总经理和北京电子管厂厂长。就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也罕见有如此年轻的企业领导人担纲“副军级”的万人大企业。
1992年秋天,新领导班子上任,电子管厂开始推行“厂长负责制”试点,组建北京东方电子集团。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在半年内止亏。新班子对产品和业务进行结构调整:坚决停掉没有收益和前途的老产品,支持生产有收益的产品而保证就业。
第一步迈出后,北京东方电子集团着手实施股份制改造。1993年4月,北京电子管厂以经营性资产出资,2600多名干部和员工以募集的现金650万元出资,加上银行的债转股,成立了混合所有制的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公司。王东升任董事长兼总裁。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次领导班子变动是北京电子管厂向竞争性企业转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