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第六届中国全球数字监控应用发展论坛北京站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作为安防媒体人,笔者自然不会错过全程参与的好机会。为什么说是好机会呢?从论坛的名字可以看出,论坛议程必然会围绕着“IP”展开,既然说到IP,自然与高清和智能脱不了干系,而这,恰前是目前中国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
两天行程下来,笔者聆听了十来场安防厂商的主题演讲,不管是谈产品、谈技术,亦或是谈趋势,最大的感受是,走在技术前沿的安防厂商,已经逐步将IT技术融入到安防产业中来了,“物联网”“云计算”“嵌入式”“智能分析”对安防人来说都已不再陌生。好了,闲话少说,笔者大概简单总结一下此次论坛的几大亮点。
亮点之一:高清不再是口号
在去年的数字监控论坛上,笔者也听到了诸多高清的字眼,然而,那时候的高清更多的只局限在高清摄像机上,有些厂商甚至只是纯粹的炒作概念。而今年,除了现场琳琅满目的高清摄像机之外,笔者同时看到了厂商对用户高清需求的思考,比如索尼在“高清行业应用的深度思考”中就提到,目前高清行业应用大概分为平安城市、道路交通、金融、教育与商业等几大应用,相对于不同的领域,高清应用也呈现出各自的需求和特点。而针对不同的领域,索尼也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又比如北京光桥,其提出的理念是“利用传统监控造价构建高清监控系统”,宣称推出了高清网络监控全套方案,而且造价与普通监控相同,并可平滑升级兼容北京光桥科技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车牌识别系统。
厂商的这些努力,应该说推动高清又迈进了一步。
亮点之二:智能视频分析走近用户
说到智能视频分析,用五个字来形容就是“叫好不叫座”。此次论坛上,不少厂商也提到已研发出各种各样的智能监控产品,尽管热火朝天,却改变不了笔者的嗤之以鼻,因为在我看来,这些产品都大同小异,真正能够成熟应用的产品可以说少之又少。不过,终有一场关于智能视频分析的演讲打动了我,那就是来自卓扬科技张木兰女士的“如何突破智能监控的迷思”。
应该说,智能监控的概念比高清起步要早,但是其发展却履步维艰。目前国内智能视频分析行业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技术没有与用户的需求相结合。对此,张木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创新是出路,责任是关键”,智能视频分析厂商应该积极的推进算法的二次发展,以更合适的方式满足行业用户需求,承担起更多的义务,在智能化业务形态和产品形态两方面推进产业发展。其中,说得最为中肯的一句是“不要用不成熟的技术来误导用户”。
我想,这句话应该送给广大的安防人。
亮点之三:IT厂商参与推动安防数字化
云计算、物联网,这些新型的概念也在“保守”的安防行业中得到了大幅度的认可和推广。我想,其中最大的因素还在与IT厂商的参与。
自从去年9月携手东方网里一起开拓安防市场之后,英特尔在此次论坛中也隆重亮相,高调推出了“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智能高清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意图凭借其嵌入式平台架构打入数字安全监控市场。
而中兴通讯的子公司中兴力维则在对物联网体系架构与智慧地球进行剖析;对云计算的核心概念及市场模式详细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入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中兴力维安防解决方案层次模型安防云的概念由此而生。
不仅仅是IT厂商在提倡云计算,安防行业的龙头老大海康威视则将云计算视为解决高清&智能监控问题的出路。在海康威视看来,云计算表现在云存储和云分析两个方面。云分析可以依靠云计算系统,将智能分析任务分割,让多台服务器通过网络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智能分析人物;而云存储则借助云计算系统,能够进行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亮点之四:安防中间件崛起
中间件,对于我这个从传统安防走过来的人来说,是陌生的。而在此次论坛上,不止一家厂商推出了安防中间件。
作为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中间件起到的仅是一个通讯工具的作用。对于安防中间件的崛起,应该说与安防行业定制化需求息息相关。
从安防市场应用的角度来看,随着构建大安防应用如火如荼地展开,安防系统也朝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多设备接入、多网络适应、多系统融合、多业务整合成为安防软件集成平台最基本的要求。而安防市场上各种各样大型安防软件集成平台良莠不齐,性能低劣的安防软件不断地打击着用户的使用信心。
安防中间件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随需而动”的需求,各种设备的接入不再繁琐不清,而这也从另一层面反映了安防发展进入了应用整合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