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谁把“日本制造”拉下神坛?

谁把“日本制造”拉下神坛?(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更新日期:2012-03-06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全文浏览

然而,正如日产CEO卡洛斯·戈恩所说:“日本企业造就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工人,但没有造就全世界最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上周卸任的松下总裁,当记者追问去年公司有如此巨亏,作为一把手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时,他只是避重就轻地回答‘我的责任是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接班人’。”金柏松告诉记者,在日本文化中,社长地位至高无上,不能提出批评意见,没有质疑、反省和检讨。人员晋升讲派系、讲关系、论资排辈。“上去的人犯了错误,在下一任才显现出来,责任应该怎么追究,最后往往不了了之。”接班人排队的领导体制,产生了巨大的问题,让企业老化、缺少活力。

这方面,韩国公司显得灵活的多。三星电子核心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总监、高级经理、高级管理人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管理着公司每年数十兆的流动资金,左右着公司的资金政策,但看看他们的履历书,却没有几个人毕业于名牌大学。

技术保护主义

错失享受全球化红利的机会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进入中国仅仅是以产品占领市场,而不想转让技术,更不用说与中方伙伴共同发展。这种方针在很大程度上让日本企业在中国丢失了不少机遇,让欧美厂家在中国先行了一步。现在,日本公司在他国建立合资公司的门槛已大大降低了,但金柏松认为,在一些领域,日本公司已经错失了享受全球化红利的机会。

而在本地化方面,韩国与欧美公司往往有着更大的决心。山东省威海市将距离三星公司附近1000米的马路命名为“三星路”,这一名称的有效期一直持续到2051年,三星还可以在路旁设置广告牌,此举是为了感谢三星电子在此设立了打印机工厂。

有分析人士指出,任何国家不能无止境地增长,在工业时代,日本企业以管理为重,但过度管理以后,企业的开拓性就会受到限制。尽管如此,日本的技术能力仍然很强,如果能破战略上的瓶颈,日本制造仍然有东山再起的潜力。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日本问题专家金柏松:

日本制造竞争力

下降是长期趋势

还看不到转折向上的势头

问:有人认为,日本制造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也有人更乐观地认为,日本公司仍然掌握着核心技术,日本经济从灾难中恢复的速度也比想象中快,您如何看待日本制造业的未来?

金柏松:从我的研究看,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市场份额、发展潜力都在下降,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日本无论是在家电、半导体、汽车还是钢铁、造船等领域,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随着经济走下坡路,日本制造业在高端、中端和低端领域可以说都受到了崛起的竞争者的挤压。

韩国和中国台湾在彩电、电脑等领域已经取代了日本的领先地位。在高端制造上,受美国影响,日本的发展空间已经很狭小。英特尔(微博)、微软(微博)等企业先是发起了IT产业革命,近两年,苹果等公司又对日本制造发起了新一轮的冲击,美国制造业复苏,通用汽车在去年再次成为全球销量最高车企,排名第二的是德国大众,日本丰田已经退居第三。在低端领域,中国在办公机械、家电等领域的产品在质量、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有广阔的市场。

在一些短期因素影响消除后,日本制造可能维稳,但是在激烈的竞争里,我们似乎还看不到转折向上的势头。

保守消极让他们束缚了自己

问:我们看到很多的日本公司展开了变革,或者转向更新的行业,比如新能源、医疗等,他们是否会在这些领域成为新的领导者?

金柏松:在这些领域,日本制造的技术优势确实存在,但是,影响他们的,更多的时候是保守、消极的市场战略思维,这让他们自己束缚了自己。

举个例子,日本推出了一种家庭使用的太阳能小型发电站,一个家庭安装以后终身使用,其发电量除了能够满足家庭使用外,如果有剩余,国家还会收购,这种产品的价格是300万日元,相当于不到24万元人民币。产品其实很好,但因为一次性投入较高,在日本始终普及不了。日本的太阳能技术成熟,比国内生产的太阳能产品效率高得多,如果能够采取全球化的生产,比如在中国制造,成本会大大降低,产品才能够很快占领市场。但是,日本公司不愿意把最先进的产品在他国制造,而是尽可能地留在国内。

 标签:
本文导航
  • 第2页:谁把“日本制造”拉下神坛?(2)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