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摄像机是为了实现在易燃易爆的现场环境中应用工业电视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特种摄像机。虽然防爆摄像机目前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工程商朋友了解并接受防爆摄像机!
防爆摄像机功能发展
目前市场上防爆摄像机有三种:'本安型','正压型'',隔爆型'
本安型'是从限制电路中的能量入手,摄像机内部通过可靠的控制电路参数将潜在的火花能量降低到可点燃规定的气体混合物能量以下,导线及元件表面发热温度限制在规定的气体混合物的点燃温度之下。在摄像机内部的所有电路都是由在标准规定条件(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本质安全电路, 由'本安型'摄像机造价比较昂贵,现市场上很少见到。
正压型'防爆型式,就是在摄像机内保持持续的空气或充入惰性气体,以限制可燃性混合物通过外壳进入摄像机内部。
其实产生'爆炸'和产生'燃烧'所需要素差不多,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 :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 ;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而在矿井、化工厂、军工厂、军火库、油田、油库等危险品生产或储存地,前两个条件基本具备,第三个条件,就是来自工程商介绍的摄像机,因为普通摄像机的密封性能不可能阻止可燃气体进入机体,而普通摄像机的电子元器件在正常工作时,都有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于是遇到进入机壳的可燃气体,这样安装的摄像机不但起不到安全的初衷,倒成为了一个'定时炸弹'。 而真正的防爆摄像机的制造原理,也无非是为了让以上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才真正起防爆的作用。
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遂渐提高,理论上防防爆摄像机应用的场应当会越来越广,但事实上,防爆摄像机的用量并不是很大,为什么呢?
1.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一台防爆摄像机的价格,要比同参数的普通摄像机高出一大截。国内的工程商和用户对这些高价位产品还没有一个较高的接受度,还是需要时间去培养和转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意识,这也大大制约了防爆摄像机的普及。
2. 第二个原因就是大家对'防爆'必要性的认知度不够。
3.第三个原因便是周边配套设施不够'防爆'。一台再好的防爆摄像机,如果不配备防爆的后端设备或者专业的施工,那也发挥不出防爆的效果,例如采用的不是防爆云台,又或者传输线材外露等都会存在安全隐患。
防爆摄像机技术原理
就防爆摄像机本身而言,光电结构和普通的工业摄像机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防爆型式对工业摄像机进行处理,使之能够在易燃易爆的现场环境中应用。
早期的防爆摄像机以本质安全型和正压型为主。本质安全型防爆摄像机的特点在于对摄像机的电路进行本质安全处理,电气之线路输出或输入均被设计控制在不足以产生使氢气发生引火爆炸的能量以下,使其在正常工作中不会产生电火花、电弧及高温,从而避免引爆易爆物质。这种类型的防爆摄像机结构单位成本过高是最大缺点,此外也不利于日后的升级。正压型是早期美系防爆摄像机产品的常用结构,使用中维护相当不便,如不精心维护,引爆危险性相当大。此结构目前所见除极少数台湾厂商仍在制造外,基本已被防爆摄像机行业全面淘汰。
防爆电器的防爆型式虽然较多,但并不是都适于用于防爆摄像机。比如充油型,充沙型等方式,在防爆摄像机上是根本不能使用的。
目前防爆摄像机的国际主流方式是隔爆型。其特征在于将常规的普通摄像机放在特制的外壳内,该外壳具有将壳内电气部件产生的火花和电弧与壳外爆炸性混合物隔离开的作用,并能承受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混合物被壳内电气设备的火花、电弧引爆时所产生的爆炸压力,而外壳不被破坏;同时能防止壳内爆炸生成物向壳外爆炸性混合物传爆,不会引起壳外爆炸性混合物燃烧和爆炸。这种具有隔爆外壳的摄像机就是 “隔爆型防爆摄像机”。 而这种特殊的外壳叫“隔爆外壳”,我们通常叫它“隔爆摄像仪防护罩”。
也就是说,隔爆型防爆摄像机等于“隔爆摄像仪防护罩”+普通摄像机、镜头。这样的话,只要尺寸合适,工程商就可以自由选择内置的摄像机、镜头,同时成本也降低了。对于以后的维护,也方便很多,断电源即可开盖取出摄像机、镜头。
这样的“隔爆摄像仪防护罩”通常以抗爆炸压力和冲击的高强度不锈钢制成,极其坚固。质量好的产品壁厚在5MM以上,比防弹级别的防暴摄像机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多情况下,不锈钢外壳远比铝制外壳优越,比如抗腐蚀性能。特别是火灾情况下的生存能力要远远好的多。
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是说明质量优良的防爆摄像机的良好生存力,并不是建议大家去尝试这种极端环境。对于耐爆炸的环境,我们的通常做法是还要加厚;对应高温燃烧的环境也有专用的型号。
此外,市场上还有所谓气密型防爆防护罩,但是按照要求这种气密型外壳是不可随意拆卸的,以保证永久气密性。如拆卸,则密封后必须重新做气密实验。考虑到施工现场没有气密实验的条件,这种“薄皮大馅”方式的安全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即便出厂时即安装好摄像机并做好气密实验,以后的维护也是要打开外壳的,永久气密性根本无法保证,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