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松下日前公布年度财测净亏损4200亿日元(约合54亿美元),并且宣布全球裁员1.7万人,并将全年彩电出货量下调。索尼也同时亏损达到270亿日圆,也下调全年彩电出货目标为2500万台。整个日系在彩电产品销售上出现低迷。
近日日本经济新闻报导,日本公私合资基金Innovation Network Corp of Japan将以大约200亿日圆(2.555亿美元)收购松下的一座液晶面板工厂。据悉,该基金公司之前收购三合一的面板公司业务,预计在2012年第三纪量产中小尺寸面板。
松下收缩业务,卖产线并不意外,根据金额与生产产品,主要卖出6代线,只剩下一条8.5代线产线,另外还有产线经营。纵观松下未来的策略规划,将走向能源环保产业发展,逐步放弃彩电上游零组件,并透过外包达到更佳的竞争力。
奥维咨询(AVC)分析,日系厂商在彩电销售上逐渐衰退,日系厂商纷纷处理相关彩电供应链业务,索尼卖掉生产小尺寸的面板厂,松下也卖掉6代的厂,所以不排除松下未来将出售8.5代线。那中国市场是否能承受?哪一个厂商能购买?购买后对市场的转变回何?都值得我们探讨。
松下是否卖掉生产线?
松下目前有两条生产线,一条6代线一条8.5代线,6代线产能每个月9.5万片,若以切割成32寸面板计算,一年可生产约900万片面板,8.5代线产能每个月9万片,若以平均切割约15片来计算,一年可以生产约1600万片,几乎一整年松下就有2500万片的产能必须消化。
这只是产线的数量,若在计算产能,就会超过更多,目前松下在日本有两种线,有8面取的生产线,产能达到600万片,16面取的生产线,产能约为600万片,还有1条在上海,为6面取300万块的产能,合计达1500万片,所以合计彩电产能达到4000万台。
松下在今年度的彩电销售规划从原本的2500万台下调至1900万台,产能与销售的缺口持续跨大,从1500万台缺口提高至2100万台缺口。即使目前厂都以折旧完毕,不影响公司财务经营;但是产线则则尚未折旧完毕,6代线在2006年量产,8.5代线于2010年正式量产,主要产线折旧在8.5代线,而8.5代线的折旧成本又相当高,松下是否能继续承受。
若单独思考8.5代线,该产线约能满足松下整体彩电需求,但制作上是否导致彩电成本过高,若过高,松下应该出售8.5代线,并透过代工来降低彩电产品成本,使松下在彩电市场上维持既有的利润。
奥维咨询(AVC)认为松下在彩电产业的策略应该出售既有产线,获取最后利润,并扩增代工订单。6代线已经转为生产IT面板,所以要卖给IT面板供应链中的厂商才具有价值,而8.5代线主要生产为TV面板,所以要卖给TV面板产业链中的厂商。
松下与产线
技术 |
代线 |
月产能 |
年产量 |
6面取(5代线) |
300万片 |
||
8面取(6代线) |
600万片 |
||
16面取(10代线) |
600万片 |
||
6代线 |
9.5万 |
900万片 |
|
8.5代线 |
9万 |
1600万片 |
|
合计 |
4000万片 |
数据源:奥维咨询(AVC)
松下若卖8.5代线,由谁购买具有最佳利益?
松下若卖8.5代线,主要购买厂家,可以分为面板厂、整机厂与其他公司三类,这三类厂商各有考虑点。面板厂购买,属于横向策略,扩大生产规模。若整机厂购买,属于纵向策略,达到上下游完整的生产线。其他公司购买,可能考虑点在切入该产业,毕竟很多公司想要切入AMOLED产业,若能购买二手产业也是不错得选择。
面板厂要在购买的机会不大,主要是一线厂商三星、LGD、友达、奇美都面临亏损,若购买此一产线都会增加稼动率不足,造成亏损的压力,或是国内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若要采购,就必须考虑政府的支持。
整机厂要购买的机会,看来只有国内整机厂,因为国际彩电品牌厂商大多抛弃彩电制造,转向至其他产业,如能源、电动车等,国内能具有如此大的需求,看来有只有前六大整机企业,分别为海信、创维、TCL、长虹、康佳、海尔。目前TCL与长虹分别有投资与产线,所以不需要购买,再考虑国内面板厂的配置位置,深圳、北京也不可能,所以要扣除创维、康佳,所以只剩下海信跟海尔两家企业购买松下8.5产线的机会最佳。
其他厂商若要购买,可能性将更低,第一个是资金,一些代工厂本来资金上就比较拮据,所以要购买的可能性低;若是投资目的在AMOLED,机会也不大,因为目前并未有8.5代线的AMOLED的量产线。
从单一公司来看,看来只有海信、海尔成为买主的机会最高。在以目前两个公司的产品销售状况,海信又优于海尔,目前海信一年国内销量可以达到700万台,在加上代工部份,约可以达到1000万台,所以购买8.5代线可以去化一半的产能,但仍有另外一半产能的问题,这都是这些彩电厂必须思考的问题。
若以中国厂商为承接对象,是否具有获利机会?
首先针对中国市场来看,根据奥维咨询(AVC)调查,2011年彩电销售量达到接近4000万台,预计2012年达到4200万台,预估到2015年将可以达到约4700万台。那这样需要多少8.5代线?以一条8.5代线可以产出1600万片,所以只要3条8.5代线就可以满足,国内目前规划与建置的高世代线就达到5条,所以已经足够,所以不需要购买。
若在考虑国内制造代工彩电需求,中国生产彩电的比例达到全球彩电的6成,以2015年全球彩电将可达到2.5亿台,所以国内面板需求要1.5亿台,所以必须10条8.5代线,看起来购买产线是合理,但是这必须考虑国际市场变化,有可能转换产地,或者在国外采购后运至中国组装,打个7折计算,所以国内需要6到7条产线就足够,那购买8.5代线就有这样的价值。
市场是可以容许的,这时候就必须考虑公司的经营层面,因为一条8.5代线的投资达到200亿人民币,投资金额相当大,折旧金额也不容小看,以中国财务折旧计算为10年,所以每年要折旧20亿,以目前面板价格低廉,厂商若购买,就必须考虑亏损问题,同样也必须考虑长期的经营策略。
最后,中国市场还需要考虑政府政策问题,除了中央牌照问题,另外就是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够的金额与政策支持企业,以目前彩电厂的分布主要在深圳、四川、山东等地,扣除深圳、四川,就只有山东有整机厂却没有面板厂,而且山东政府具有一些资金与政策可以提供厂商兴建面板厂,看来山东政府最有机会建设,也必须担心中央政府是否通过。
海信若购买8.5代线,对整体产业链的影响?
从市场、厂商面,归纳出海信最有机会购买8.5代线。那海信若真的购买8.5代线,对产业链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以国内六大彩电企业来看,在销售市场分额前三名分别为海信、创维、TCL,就会发现创维是唯一不具有自己面板厂的整机厂商,虽然创维有LGD的支持,毕竟不是自己的面板厂,在很多产品规划上就无法优先制定,以降低成本,此时创维就会落后了。创维会不会投资国内的面板厂,还有京东方就无法卖给海信与TCL,还有就是既有的面板厂如何经营毕竟都有主要提供的厂商,若海信跟TCL都有自己的面板厂,既有面板厂也必须选择,若真的发生,产业链势必将出现变化。
初步看来,海信、TCL有了自己的面板厂之后,长期合作的奇美、友达、三星都会受到影响。整机企业间,预期创维也会受到压力,是否考虑投资面板厂。而国内既有的面板厂京东方,在销售上少了2个核心厂商,出货上也是问题。以上这些都是产业内可能的变化。
中国整机厂上游面板产业链变化
日系厂商松下、索尼等面临亏损,并对全球彩电销售预测下调,中国市场在奥维咨询(AVC)调查之下,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日系彩电品牌该如何发展?退出?变革?或是中国彩电业者的机会?
日系彩电品牌商仰赖中国市场销售
日系三大彩电指标分别为索尼、松下、夏普等三家,这三家在2011年第三季度的财报中,纷纷调降全球彩电出货量,索尼下调至2500万台,松下下调至1900万台,夏普下调1300万台,下调幅度达到20%,而且日系厂商纷纷表示韩国厂商在国际市场杀价严重,导致日系彩电产品销售不佳。
观察日系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发展趋势,统计三家在中国市场份额,可以发现三家市场份额都相当低,介于2~5%之间,除了9月份都通过大幅度的降价来促销拉动市场占有率,若以整年度来看,日韩厂商都是处于下滑的状态。所以外资品牌都有退离中国市场的危机。
日韩彩电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趋势
<>>
数据源:彩电9月度推总数据,奥维咨询(AVC)
若以整个公司销售量来区分,可以看到中国区的销售占日系彩电品牌的比例相对高,夏普的中国区销售量比例达到23%,索尼的中国区销售量比率达到8%,松下则是达到5%,与三星的5%及LG的3%相对来讲,还来得更高一些,所以日系仍是仰赖中国区的销售,如果中国区的销售不佳,将影响日系彩电品牌商的经营绩效,所以日系对中国销售相当看重。
日系厂商透过降价提升市场占有率破坏品牌价值
从十一国庆销售,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达到内外资比例为6:4,其中主要是日系品牌大幅降价,且降价幅度达到2010年的幅度,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反观韩系品牌商并没有在十一国庆销售降价,导致市场销售平平,国内品牌则是出现市场份额下滑。
而降价虽然是增加市场份额的一把刀,刀的另外一面就是收益减少,对于公司经营容易造成问题。而且2011年受到311地震、泰国水灾损害,日系企业已经是经营维艰,收益又变少的话,经营将会更困难。
日系彩电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在消费者理念上是高端、质量佳的概念,可能因为价格降低,导致品牌印象出现偏差,从高端品转换成中低端产品,导致产品形象出现新的概念。
<>>
数据源:2011年国庆节庆报告,奥维咨询(AVC)
市场份额低的日系彩电公司在2012年可能退出市场
松下在2011年1到9月市场份额只有2.3%,主要销售产品,吸引固定的消费者,若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的话,将使出货量逐渐达不到生产规模,松下必须扩大代工的份额,或者将中国区的经营交给其他厂商经营,来降低生产成本。
索尼在2011年1到9月中国市场份额为4.0%,较2010年的4.4%下滑一些,4%的量是否可以支撑生产规模,看来需要扩大代工,是否退出中国市场经营仍很难说,因为索尼具有一些影音、内容等公司,可能会坚持彩电市场,但份额如何维持与增加,需要贴近中国市场需求。
夏普在2011年1到9月中国市场份额为5.1%,较2010年小幅度下滑,但中国市场几乎占夏普彩电销售的23%,市场份额若持续削减趋势,夏普是否仍能承受销售减少的压力,是否退出中国市场,也让夏普领导者两难。
奥维咨询(AVC)认为,日系彩电品牌短期仍不会退出,若2至3年内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且低于2%以下,退出中国市场机会变大,或转交给其他代理商经营。另外,中国占全球彩电市场份额比例高的公司,因为市场份额降低,也容易退出中国市场。
日系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国内厂商有机会吗?
若未来3至5年日系彩电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国内市场将会出现转变,谁最有机会分割此市场?日系厂商以城市分类的话,主要在一、二级市场,三至四级的农村则相对比较少,主要是外资品牌在农村渠道布局较少;以家电卖场类型分类,主要是一些大型的家电卖场,其他渠道相对比较少。另外,日系品牌定位是高质量、高端、高价品,不同于其他彩电品牌的产品定位。
根据城市、卖场、品牌定位去分析,韩系厂商与日系厂商的彩电销售方式最为相近,所以韩系应该最有机会吃掉大部分日系的市场份额,反观内资品牌彩电,则必须强调产品定位,才有机会在未来吃到日系的市场份额。
若日系即使退出,也会将中国区品牌经营交出,最有机会厂商,可以推测有三类,第一类,目前T6整机厂具有通路优势,将可以透过经营,扩大市场份额;第二类,目前渠道厂商,如国美(微博) 、苏宁等,透过自己经营达到更大了获利。第三类,既有代工厂商,如富士康、纬创等,增加公司在品牌上的经营,甚至达到一体化的生产流程,以富士康为例,就可以达到生产、通路、店面销售。
这三类都具有一定的策略发展优势,到底谁会接盘,还是想当然判断。
龙头松下将产线停产,而且在彩电市场数量提升,但份额逐步渐少,全球产能逐渐减少,对于发展该如何?既有屏生产厂商松下、三星、虹龙等厂商该如何应对?终端厂商该如何看待?
中国市场虽然有成长 但仍无法抗拒全球市场变化
中国这两年出货量有增加,主要受惠于3D产品的推出,而且在3D的影像效果比来的更好,所以导致2011年需求量较2010年大幅成长38%,而且提升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7.1%。
若以国际市场来看,则是下滑的,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7.3%左右,到2011年下降至6.8%,预期2012年持续下滑至6%左右。中国发展也会跟随国际脚步,成长逐渐趋缓,预计几年后,只有固定的市场份额。除非中国有更好得策略,让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中国市场趋势
<>>
数据来源:奥维咨询(AVC)
满足消费者画质需求 创造家庭剧院的需求
与之争,在2005年逐渐在5代线生产之后,就在平板产业中失色许多,但与产品性能比较上一直是互补的,例如由于字发光,所以在色彩饱和度、对比等接近原色,但则不行,而具有较长的寿命,但的寿命较短,所以两者都有不同优势存在。
目前平板彩电趋势,将为主流技术,只能维持,但份额逐渐减少,唯有发展特殊性、利基型的产品,赚取最后利润,建议可以提供家庭剧院的方式,因为购买的消费者通常对于画质有特别要求,这一个要求通常来自于影音娱乐的享受,或许是一个延续产品寿命的一种方式。
外资厂商有计划退市 国内厂商应审慎评估
生产厂商全球目前只有3家,分别为松下、三星、红龙,刚好一个国家一个,松下逐渐放弃显示面板制造,卖到上海,产线的6代线,也转卖给三合一的公司,从目前的计划进度,松下是有计划的退出市场,以换取最大利润。
三星目前也没有扩产计划,以目前产线应付的产品的最后需求,以赚取最后的利润,也就是榨干他,等退出市厂后,做一些维修用的屏之后,就可以功成身退。所以红龙必须参考国际厂商的作法,去思考产品的经营。
终端厂商减少新品推出 避免未来维修困难
根据市场趋势,市场逐渐走入末路,以产品退出市场的想法在经营,除非有更好得策略方式,否则只有减少产品推出,避免未来货源及维修问题。不过,只有两三家生产的话,而且消费者又非不可,或许市场的经营犹如CRT刚推出市场时仍有利润可以言,但是厂商仍必须考虑长期市场趋势,而不是眷恋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