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东芝将正式宣布停止HDDVD的生产,宣传,制造全部事业,HDDVD正式全面撤退。至此,持续数年之久的次时代光存储之战以索尼和松下的BD最后胜利。
宣布结束自击败东芝引领的HD DVD格式之后,蓝光也顺理成章的成为DVD的唯一继承者。50G的容量、6倍DVD的分辨率、高达24Mbps码率……每一个数据都是那么的诱人。作为DVD时代的继任者,众多碟机厂家纷纷推出蓝光播放产品后,“蓝光将在明年走向普及”、“蓝光将大面积取代DVD播放机”等等说法和宣传纷纷甚嚣尘上。
很可惜的是,三年过去了,纵观国内碟机市场,无论是整个家电卖场还是消费者家中,蓝光占比还是相当之少。以2004年为例,整个中国全年蓝光碟机销量仅有50万台,这意味着仅仅占据了2010年全年碟机市场销量的8%,DVD销量依旧超过了90%。
相比同期的美国,美国市场蓝光碟机的保有量已经超越2500万台,而日本从2009年4月份起,蓝光碟机的销量就超越了DVD。为何国内情况相差如此之远。
升级需求乏力
光从效果而言,蓝光至于DVD带来的升级,惊喜感远远不如相比DVD时代之于VCD的升级。虽然有很多影音玩家在叫好,但是更多的人却并未有感觉。这恐怕跟一个国内现状离不开关系:平板电视占有比率不足。
无论平板电视的发展多么迅速,不可否认CRT电视在我国家庭中占比依旧很高,而相对于CRT的分辨率表现来说,表现DVD的效果足够良好,而对于蓝光的最佳效果,根本无法发挥和良好表现出来。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国内高企不下的房间让国内大多数家庭的家用客厅面积普遍偏小,整体选择彩电尺寸不大,32寸--42寸依旧是国内平板电视销售主力,在这个面积上,DVD表现的效果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用户,对于效果提升缺乏迫切感。
娱乐媒介分走人流
在90年代后期,大众家庭的娱乐方面,坐在电视面前恐怕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DVD从推广到普及、从昂贵的七八千元一台到千元以下仅仅用了一年多点时间。
而在今天,电脑的普及程度远远不是十年前可以相比。苹果iPad的风行带来的平板潮流,也让国内各种品牌的掌上平板产品铺天盖地的袭来,价位涵盖了各种消费人群。与此带来的结果就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各种娱乐媒介的丰富应用正在风流电视前面的人群。
空闲端坐电视前面的人越来越少,以连接电视为主要载体的碟机自然大受影响。记者陪多个朋友去家电市场买碟机,结果都直接告诉我纯粹为了跟电视摆设,好看就行,平时看电影大多用电脑。便宜的DVD自然成为了首选。
软件昂贵阻碍用户
蓝光普及速度缓慢,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恐怕离不开碟片的价格。笔者走访了广州购书中心负一楼碟片区,那里也是广州最大的正版影像专卖,正版蓝光的价格普遍单碟均在140元——220元之间,双碟装更是将近300元。就算是国内蓝光发行公司华录的一些删减了花絮之类的纯电影版,均价也普遍在80以上。
这样的价格,显然大大超过了大多数普通家庭的消费程度。当一些行内人士痛斥国内盗版成风的现象时,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国内收入的现状。当一个休闲娱乐的项目占据收入太大比例的时候,显然是缺乏吸引力的。
退而求其次,就算是不少人不太愿意提及的盗版光盘。国内能见到的也不多,不少地区甚至连卖碟商家都不知道蓝光为何物。而高清下载玩家越来越多,盗版商都叫苦收到影响,就更别提这些几百大洋的正版光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