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这个有些“难产”的国家标准将在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经过3年多的努力,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国家广播电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工程师们终于等到了“破茧化蝶”的这一天。然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该标准在市场上认知度还很低,部分销售人员和大部分消费者对该标准尚不了解,如何扩大影响力已经成为《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推广工作中最为紧迫的事情。
标准目前“鲜为人知”
从2008年的4500万台,到2009年的6780万台,再到2010年预计的8000万台,我国平板电视产量的增长速度可以用“飞”来形容。然而从2007年5月至今,《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的推广工作可以用“慢”来形容。这并不是因为标准制定方不专业,也不是因为政府的推进力度不够,而是因为该标准涉及的产业链环节太多,并且缺少一点运气。
3年多的时间里,人们对该标准的态度可能也从兴奋转为平淡,从平淡转为麻木了。10月26日,记者走访了国美和苏宁的卖场。调查结果显示,在记者采访的8名销售人员中,有3名对《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并不了解;在记者采访的17名消费者中,有13名对该标准不甚了解。这样的认知度对于一个即将在1个多月之后实施的国家标准来说,确实有些“难为情”。
国家广播电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部经理谢于迪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准的认知度低对于标准制定方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企业的影响很大。由于该项标准为国家标准,如果企业不知情的话,产品将直接被淘汰。”
据了解,我国平板电视能效等级共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为节能产品目标值,原则上应定在当前市场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平;二级为节能产品评价等级,其指标设定应高于市场产品平均水平;三级为市场准入等级,指标设定主要用于淘汰市场上高耗能产品。
高成本或是病根
标准出台,市场上有多少产品将被淘汰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目前有的数据说是约30%的产品面临淘汰,有的数据说是20%的产品面临淘汰。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国家广播电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据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数据显示,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送测产品中达到1级能效水平的液晶电视为2台、等离子电视为1台;达到2级能效水平的液晶电视为9台、等离子电视为6台;达到3级能效水平的液晶电视为60台、等离子电视为13台,不合格的液晶电视为12台、等离子电视为2台。今年年初,达到1级能效水平的液晶电视为5台、等离子电视为1台;达到2级能效水平的液晶电视为17台、等离子电视为5台;达到3级能效水平的液晶电视为31台、等离子电视为3台,不合格的液晶电视为0台、等离子电视为0台。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测试,检测人员表示:“由于送测的产品以高端产品为主,所以基本都合格。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市场上就不存在不合格的产品。”
所以记者分析,目前《平板电视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认知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增加了成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消除尺寸倾向性和设定最大亮度值是该标准的特点。”那么基于以上特点,平板电视要改变能效指标可以有以下方法:第一,将CCFL背光源液晶电视更换为LED背光源液晶电视;第二,改变CCFL液晶电视的增亮膜,提高发光效率;第三,等离子电视更换低能耗显示屏,如采用NEO技术的屏;第四,通过调试相关指标达到节能效果。
以上几种方法中,只有第四种是无需提高产品成本的。标准制定方向记者透露,目前LED液晶电视基本能满足一级和二级标准,而CCFL液晶电视仅能满足二级和三级标准,这也就意味着要实现一级能效就必须更换背光源。
纳入“节能惠民工程”可解忧
由此看来,成本与能效似乎成了矛盾体,能效的提高势必会增加成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整机厂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说:“市场竞争压力很大,标准颁布后,自己的产品若达不到1级,将不被消费者认可。然而如果要想让自己产品全部达到1级能效而且不增加成本,企业势必要删除一些产品附加功能,比如互联网功能等,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对此,张新在今年2月就曾表示:“希望各企业上报本企业关于提高能效所产生的生产成本,我们将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确定最后的补贴额度。”但是,由于平板电视产品更新速度加快,记者还没有得到这项工作有所进展的消息。
据了解,平板电视补贴方式初步采用空调节能惠民工程的补贴方式,即按照能效等级和产品规格进行划分。如一级能效32英寸液晶电视每台补贴300元、42英寸液晶电视每台补贴450元、52英寸液晶电视每台补贴600元,二级能效32英寸液晶电视每台补贴200元、42英寸液晶电视每台补贴350元、52英寸液晶电视每台补贴500元。
京东方研究所工程师李文兵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补贴政策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而且给企业节能技术的后续研发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如果面板厂商获得成本优势的话,那么整机厂商在此基础上将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