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NEC在上广电液晶项目中折翼后,又一家日本电子厂商在国内液晶面板领域选择了退出。
1月6日,京东方A(000725.SZ)发布公告称,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已将其所持京东方投资(京东方A的控股股东)10%的股份转让给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3月,丸红以1.6亿元获得京东方投资10%股权,此举当时被解读成为京东方“筑巢引凤”战略的重要举动。“在丸红参股的4年多时间中,并没有兑现当初的投资承诺,所以从2008年初开始双方谈判解除合作协议,现在的结果是预想中的。”1月6日,京东方投资有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中国台湾地区或韩国,其液晶面板的上游材料领域依然被日本的财团所控制,而且在新一代的OLED等新兴显示技术上游材料领域,日本财团依然走到了前面。
丸红“撤出”
对于丸红退出京东方投资,丸红(中国)株式会社公关课有关人士表示,“丸红在中国的主营业务已经发生变化,所以总部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京东方与丸红的缘分还要说到CRT时代,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丸红就与京东方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在彩色显像管(CRT)的零部件方面就开始了合作,参与成立“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随着京东方开始从CRT向液晶升级,丸红与京东方的合作开始延伸到液晶材料领域。在2005年第一季度京东方5代线投产后,丸红与京东方投资的控股股东北京电控以及第二大股东智能科创签署了三方协议,持股比例为43.75%的智能科创将其手中的10%的京东方投资的股权转让给了丸红。
然而京东方想从丸红得到的显然不只是这1.6亿元的资金,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双方合作范围包括:一是日本丸红将根据需要为京东方的TFT-LCD工厂提供稳定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服务;二是日本丸红将通过积极参与投资等方式,协助吸引海外TFT-LCD零部件材料厂商来北京投资,进行本地化配套;三是日本丸红协助将京东方的产品介绍并推销到国际市场;四是对将来京东方第二条TFT-LCD生产线项目,日本丸红将积极研究包括直接投资在内的合作方式。
然而,双方合作的几年来,丸红并没有像CRT时代那样帮助京东方引进上游的原材料和配套设备生产商,到目前为止京东方在北京只引进了美国康宁的后端玻璃基板生产线,以及自己投资的LED背光模组,这些都与丸红没有直接的关系。
对此,京东方内部人士表示,“丸红不仅没有帮助京东方引进所需的配套设备,而且在京东方在成都、合肥和北京8代线的投资中,丸红也没有参股,这最终导致了双方合作的结束。”
日本财团进与退
曾经写过《三井帝国在行动》一书的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告诉本报记者,丸红当初在京东方的投资,与三井财团在上广电NEC的布局一样,都是日本财团惯常的做法,即投入少量资源来进行布局,“然而在京东方5代线持续亏损后,北京等地方政府也曾暂时放弃了投资计划,这也让丸红选择了放弃”。
另一方面,记者也了解到,其实丸红的业务结构在过去几年也发生了变化,其目前在中国主要业务已经从原来的电子材料采购供应等转向了粮油食品、纸张纸浆、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
对于丸红退出京东方投资,京东方公关总监张宇表示,“这是丸红与京东方控股股东的合作终止,并不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运作,而京东方的6代线、8代线投资也不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在京东方的液晶面板投资中,其实更多得到了三井财团的支持。记者了解到,2004年8月,三井信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芝浦机电(上海)有限公司分别与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工大软件园签署了正式入园协议,在园区设立技术支持及售后培训中心。由此,三井财团已经将上海和北京两地的液晶平板电视业务联系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三井信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液晶显示屏(TFT-LCD)及相关配件、半导体设备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技术服务,是“京东方TFT-LCD项目”的主要生产设备供应服务商。
白益民表示,“当时三井-住友财团通过NEC在上广电5代线完成了自己的布局,并且借助上广电NEC的壳建立起100多家关联公司,这些公司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三星、奇美、友达液晶原材料的供应,而丸红则希望借参股京东方投资来完成在中国北方的布局,双方最初是有分工的。”
白益民表示,“实际上过去几年中国大陆的液晶产业没有成长起来,全球的液晶面板生产实际上被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垄断,这让丸红等日本财团很失望,最终丸红逐步选择了退出,其在中国的布局更多集中在了粮油食品、纸张纸浆、能源等领域。”
相对而言,虽然三井-住友财团在上广电NEC的投资,随着上广电5代线被深圳中航集团托管也“打了水漂”,但是三住-住友的100多家关联公司却依然是中国台湾地区面板厂商的主要供应商和采购商。
中国液晶背后的日资身影
虽然丸红退出了中国液晶面板市场的竞争,但是三井-住友财团依然是中国乃至全球液晶产业的真正背后控制者,记者从三井信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注意到,包括京东方、龙腾、上广电、深天马在内的所有中国液晶面板巨头都是其客户,而中国台湾地区的4大面板巨头同样如此。
记者了解到,由于本土企业在设备技术环节没有核心竞争力,目前在建和筹建的多条高世代项目背后几乎全部闪烁着日企的身影。
白益民表示,在传统的合作模式中,中国企业扮演的是生产、贴牌(终端),而利润最高的环节均被日企等海外企业控制,而液晶面板的生产设备也被日韩企业控制,这一模式,多年来一直重复上演。
他还告诉记者,“虽然到2012年中国将拥有京东方、TCL深超、龙飞光电等多条8代以上的面板生产线,但是一旦日本企业愿意将核心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这意味着他们在下一代技术(如OLED)领域已经完成了布局。”
白益民表示,“日本企业液晶技术的全球转移第一波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第二波是中国大陆,接下来第三波日本有可能把产能和技术向印度转移,印度的液晶行业可能是中国大陆面临的新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