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认为PC是最方便的音乐讯源一样,最强的影片播放机就是电脑,不必被家电支援的影片格式所限制,随时更新软体就有新功能,穷极无聊时还能上ptt。去年我就帮家中两老装了一台,接上网路,装个省电处理器24小时不关机,安装DDNS、G6FTPD、UltraVNC、KMPlayer Plus,剩下就是孝顺的儿子提供片源,或是让HTPC自己抓BT,出问题就远端遥控修一下,两老只要会用滑鼠开启影片就够了。过年时一家人和乐融融用42" LCD TV看贝武夫,真是欢乐一家宅。
虽然这种自制的HTPC不太好搞输入装置和软体介面,耗电量也比家电高,但功能、C/P值与无敌的影片相容性绝对值得!
DIY HTPC重点是低价和省电,最重要的零件就是内建显示晶片(Integrated Graphic Processor,IGP)的主机板,去年我装机的时候没啥好选择,当时ATI和NVIDIA的IGP我认为都有点误导消费者,印着AVIVO或PureVideo影像加速logo,产品规格里含糊不清地写「支援MPEG-4解码」,但「支援解码」不代表有「硬体加速」,结果两边都只支援MPEG-2/WMV9的加速,装低阶CPU根本播不动新式的1080p影片,最后我挑了最便宜的Intel 915G,影片加速直接用独立显卡解决,其实有点两光。
2008年可就完全不同了,Intel的IGP还是一如预期的烂,但ATI和NVIDIA的IGP却有长足进步,新制程更省电、显示核心也都是采用最新架构,支援DirectX 10是彻底的鸡肋,但原生HDMI输出、H.264/VC-1加速可就是宝了,而且两边都还有「Hybrid系列」的附加功能。
本专题的重点不是效能数字,而是带大家瞧瞧ATI与NVIDIA两边最新的IGP主机板,深入讲解它们的特殊功能。两张板子都不到台币3000元,但说真的,我觉得这比三万元Radeon HD 3870X2 CrossFireX或Quad SLI那种贵到深处无人买的东西好玩多了。
HTPC45W省电CPU,AMD Athlon X2 4850e
45W省电CPU,AMD Athlon X2 4850e
由于Intel目前的IGP产品是个笑话(注:这不是我说的喔,是NVIDIA CEO黄仁勋说的),NVIDIA/AMD也都还没有For Intel平台的新IGP,所以别无选择只能挑AMD平台。说别无选择好像有点伤人,其实没那么糟。虽然AMD飞龙Phenom有点见龙「犁田」,但入门产品线Athlon仍然颇具看头,之前BE-2300/2400省电系列就很不赖,不搞超频、不打电动的话,拿来装机很好用。
近期AMD则出了一颗全新的Athlon X2 4850e,型号又跟之前的规则完全不同,但神秘学的宗旨就是想办法从路边电话亭的高度,推算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4850拆开就是48和50,相乘之后就是2400,正好就是就4850e前身4800+的型号一半呢!(01众网友:G.F你再唬嘛...)
4850e用的是65nm制程的"Brisbane"核心,G2 Stepping,和BE系列是一样的核心。就规格来看,4850e是双核心、2.5GHz、1MB L2快取、12.5x倍频,跟旧的4800+完全相同,不同的是4850e的TDP耗电量只有45W,比原本4800+的65W低一截,所以4850e型号的意义应该是「4800+的节能版」。
之前的BE系列也都是45W,不过4850e的规格让它成为45W产品线中效能最高的,现在Intel的桌上型CPU还没有TDP 45W的(Mobile CPU才有),AMD Athlon X2 4850e算是兼顾效能与省电的不错选择,价格只需要台币3000元左右。
但要注意,4850e是低阶CPU,如果没有搭配GPU硬体加速,单用CPU几乎播不动VC-1与H.264的1080p影片,所以底下的IGP晶片组才会这么重要!
AMD Athlon X2 4850e在写稿当下还没在台湾上市,不过快了。
4850e的CPU-Z资讯,核心代号和制程还无法辨识。
4850e的倍频是12.5x,是有小数点无法整除的倍频值,依照AM2脚位的记忆体时脉公式(核心时脉/[倍频*1/2]),无法被2整除的话得无条件进位,所以记忆体时脉变成2500/7,DDR2-800的记忆体插上去会只剩图中的358x2 = 716MHz,小小损失一点。
全力介绍AMD 780G芯片组
AMD 780G
780G是AMD 7系列晶片组的第二弹,首发是和Phenom一起的蜘蛛平台790FX,790FX是个不错的高阶晶片组,价格便宜、原生PCI-Express 2.0、低发热低耗电、支援四卡CrossFireX,可惜它只支援AMD CPU(听起来怪怪的),而目前Phenom还不适合做为高阶玩家平台。
780G的定位就不同了,内建显示是锁定入门平台,我认为这比高阶产品更难做,高阶产品只要把最强的东西通通塞进去就好,但IGP产品要有丰富的功能、稳定性、够强但又不能太强的显示核心,最后还要兼顾价格。而780G是在各方面都有绝佳平衡点的产品,测完之后我认为780G的潜力甚至不只是便宜合板而已。
由上面的架构图可看出,780G是由RS780北桥和南桥SB700双晶片构成,之前690G的北桥和南桥各是80/130nm制程,这次AMD为了强调省电,780G的两颗晶片都采用最新的55nm制程。北桥支援Phenom所用的HyperTransport 3.0汇流排,但也向下相容Athlon 64/X2的HT 2.0,就算买来只装旧CPU,也能确保未来的升级空间。SB700南桥也是全新的晶片,支援到12个USB、6个SATA(有AHCI/RAID功能)、HD Audio等等,终于换掉ATI用了N年的SB600南桥。
完整支援UVD的显示核心
780G的显示核心是Radeon HD 3200,其实这就是Radeon HD 2400XT的55nm制程缩小版,并直接塞进北桥里,和ATI目前的入门独立显卡Radeon HD 3400的规格相同,都有40个Shader单元(Stream Processor),只是独立晶片有较高的时脉和专属高速记忆体,效能一定比IGP快,但IGP核心有等同于独立显示晶片的规格也蛮厉害了。
重点是780G的显示核心完整支援UVD影像技术,之前690G是组合X700的3D核心和X1000的影像核心,变成3D和2D都有点退流行的IGP。可是Radeon HD 3200完全跟上目前ATI主流的显示晶片,支援DirectX 10.1,完整MPEG-2/VC-1/H.264的硬体加速,支援DVI、HDMI、DisplayPort输出、HDCP加密等等,这些在独立显卡算家常便饭的东西,到IGP合板上就变很高档的规格了,780G是目前唯一支援所有影片格式100%硬体加速的IGP晶片组。
780G显示核心的GPU-Z资讯。
技嘉 GA-MA78GM-S2H主机板解析
技嘉 GA-MA78GM-S2H
我们测试的板子是最近很热卖的技嘉GA-MA78GM-S2H,它是最先上市的780G主机板之一。
GA-MA78GM-S2H是Micro ATX的小板子,但上面该有的通通都有了,对HTPC来说甚至已经远远超过需求了,拿来当一般桌机也很够。
780G的南桥SB700支援6个SATA,GA-MA78GM-S2H上放了5个,另一个在挡板上的eSATA。
只有四相电源设计,要插极品飞龙玩超频可能蛮拼的。
GA-MA78GM-S2H的I/O非常丰富,DVI/HDMI/D-Sub全部都有,还有光纤、5.1声道、四个USB 2.0、IEEE 1394和eSATA。其中HDMI可直接输出视讯和音讯,弄成播放机接电视很方便。
板子还有一条PCI-E 2.0 x16的插槽让玩家升级独立显卡,北桥散热片旁则有2pin电源可接小风扇,其实780G运作时散热片并没有很烫。
技嘉 GA-MA78GM-S2H主机板低阶高质
GA-MA78GM-S2H的正面照,因为是低阶合板,只有CPU电源模组的部分用了固态电容,其他还是一般的电解电容。我可以理解降低成本的用意,不过如果拿来做HTPC,24小时不关机的话,换成全固态会增强耐用性,当然,还有爽度,这很重要! 由于AMD CPU都内建记忆体控制器,所以RS780北桥晶片就是一颗GPU加上PCI-E Switch,TSMC 55nm制程让die size非常小,可是205M电晶体比Radeon HD 3400的181M还多。虽然内建显示,但RS780也有PCI-E 2.0 x16的通道插独立显卡,并可拆成x8/x8做CrossFire。 SB700是ATI龟了很久的新南桥,SB600的加强版,支援到你应该用不完的12个USB埠、6 SATA、eSATA、1 PATA、GbE网路、HD Audio等等。 |
技嘉 GA-MA78GM-S2H主机板TMDS晶片
780G只有一个TMDS晶片,DVI和HDMI只能择一输出,BIOS里可以切换,不过数位(DVI/HDMI)和类比(D-Sub)可以同时输出。
780G可以有Onboard的专用显示记忆体,不过板卡厂为了压低价格通常不会做,而是共用系统记忆体,780G最高可抓512MB的记忆体,Auto的则会看系统记忆体大小来决定,装上主流的2GB RAM会割256MB来用。
780G的BIOS里有独立超频显示核心的选项,好玩的是,显示核心就是在北桥里,而主机板北桥电压一向都能轻松调整,不像显示卡要调电压就得改线路,780G在BIOS里就能直接加压超频。我当然不手软,北桥电压马上+0.3V(最大值),显示核心时脉从500MHz一直拉高、一直拉高,最后我不敢相信所看的数值,从原本的500MHz拉到870MHz,超频幅度达70%!我猜冲不上900MHz的原因只是散热片不够力(加压超频后超烫),加颗风扇应该就能超更高,不过吃类固醇踩脚踏车并不会变机车,超频70%后游戏效能只有提升14%,但这种超频能力看了真爽!
GA-MA78GM-S2H的北桥电压最多可以+0.3V。
870MHz的内建显示晶片,爽度十足,效能...嗯,别想太多。
HTPC潮流:Hybrid CrossFire神奇功能
为了兼顾成本,IGP的显示核心都蛮弱的,即使780G内建的Radeon HD 3200有"接近"入门独立显卡的效能,但最多只能打打CS或不太操的线上游戏,想玩比较「严肃」的PC Game就爆了,新的DX10游戏就更不用提。一些玩家可能因此败了独立显卡希望游戏能顺一点,但既然一开始是买合板,买独立显卡的预算通常也不高,最后发现游戏是有变顺了,但命中注定玩不动的还是玩不动。而Hybrid CrossFire就是给入门玩家的特殊技术,它串连低阶独立显卡和IGP的显示核心,两者合并运算,让两张慢卡变得......不那么慢,重点是不会浪费原本IGP的3D性能。
ATI之前的IGP晶片组一直有个功能,插上独立显卡时不会关闭内建显示核心,过去是用来做Surround View多萤幕功能,相当于有两张显卡四输出。Hybrid CrossFire算是更进一步,在效能面连结,只要插Radeon HD 3400系列,便可和780G的3200做软体CrossFire,无论从独立显卡或内建显示的观点来看,都是大幅加强效能。
Surround View是过去ATI的IGP产品就有的功能,内建显示和独立显卡都可输出画面。
不玩电动用内建显示,有需要的话再买一张低阶卡,Hybrid CrossFire能合并两者的3D性能。
为什么限定是3400系列?因为效能等级接近的GPU串连比较容易做负载平衡,而且如果插了Radeon HD 3600或3800系列,你还会在乎IGP那有如小绵羊机车装扰流板的效能加强吗?
开启Hybrid CrossFire的方式很简单,插上Radeon HD 3400,BIOS里设定Sourround View让IGP保持开启,到Catalyst下看3200会消失,但多出CrossFire的选项,勾选之后就启动了。只是要注意几点,目前Hybrid CrossFire只支援Vista,XP可能要等未来的驱动程式,另外,Hybrid CrossFire并没有省电的功能,不能像NVIDIA Hybrid SLI可切断独立显卡的电源,ATI类似功能的PowerXpress技术只有出在笔电上。
Hybrid CrossFire只支援Radeon HD 3400系列,我用的是3450公板。
插上之后,再到780G的BIOS里启动「Sourround View」。
开机后会发现Catalyst里已经没有IGP的3200型号(不过装置管理员还看的到),但却跑出CrossFire的选项,勾了之后就启动Hybrid CrossFire。
我用HL2:EP2测试来反映TF2、CS的效能,可看出780G的3D效能已经逼近Radeon HD 3450,而在插上3450启动Hybrid CrossFire之后,以780G的观点来看效能提升60%,对3450来说则提升30%,等于买一张独立显卡,还免费赚到额外三成的效能。
但WOW就有点问题,开启Hybrid CrossFire之后效能反而掉下来,可能驱动程式有问题,希望这是少数案例。
Hybrid CrossFire是780G晶片组的功能,但我认为它反而大幅增加Radeon HD 3400系列的卖相,会买合板和低阶显卡的其实是同一群人,而Hybrid CrossFire的出现则刺激他们升级,买一张卡还多出三成的效能,告非!其他中高阶的产品都没这么爽呢,以最低的预算换来明显的成长,对AMD和使用者来说是双赢,难怪ATI和NVIDIA都抢着做类似的功能。
在做进一步的效能测试比较前,再来看看NVIDIA这边最新的IGP晶片组。
NVIDIA GeForce 8200 mGPU芯片组
NVIDIA GeForce 8200 mGPU
之前NVIDIA的IGP晶片组型号让人很吐血,一定是某个行销部的天才说:「嘿!GeForce和nForce是NVIDIA的两大品牌,内建显示晶片组刚好两个都有,所以型号就两个都放吧!」,结果造就GeForce 7150/nForce 630i产品型号,指的其实是一个晶片组而非两个产品,其中GeForce是指IGP的显示核心部分,超无聊Zzz...。
幸好nForce 7系列终于改掉了,大部分产品还是挂nForce(即使有显示核心),但最低阶IGP则改用GeForce 8x00的型号,特别强调显示能力,虽然挂了GeForce的名称,但它是指内建显示的晶片组,是主机板而不是显示卡。目前NVIDIA在AMD平台的入门IGP有8300/8200/8100三个型号,8100没有PureVideo HD,无力播放蓝光影片,8300与8200差别只有IGP的3D效能,所以我挑C/P值比较好的8200做介绍。
8200支援HyperTransport 3.0,可插Phenom或向下相容到Athlon,其他I/O功能也和780G很类似,包括USB数量、音效、网路等等。不过8200延续NVIDIA的习惯,采用单晶片设计,或许能比双晶片省电,但8200的核心MCP78S是TSMC 80nm制程,旧制程可能会抵销单晶片的省电。
GeForce 8200显示核心
8200晶片组的显示核心(呃,就叫GeForce 8200)和GeForce 8同架构,16个Shader单元让效能接近独立显卡GeForce 8400GS,也有最新的PureVideo HD。但NVIDIA PureVideo HD只支援H.264的完整加速,VC-1部分少了Entropy Decoding解码,虽然VC-1不像H.264那么操,但这多少会增加CPU的负担。
8200有原生DisplayPort/HDMI/DVI/D-Sub输出,比较特别的是HDMI支援到最新的1.3版(780G只有HDMI 1.2),可输出八声道的LPCM音讯,也就是能用软体解码TrueHD/DTS-HD无失真压缩格式并透过HDMI输出,和伟大的PS3同等级,当然,要有对应设备才能享受。
8200的IGP资讯,500MHz时脉比桌上型的8400GS还略高一点点,不过笑能...咳,效能底下就会看到。
直到截稿前,GeForce 8200上市的产品并不多,就算有也是Sample量不足,或是媒体Sample全被NVIDIA收走,"希望"媒体现在不要曝光。最后我借到的是Jetway HA05-GT,可惜它是ATX大板而非Micro-ATX,但要做HTPC也无不可(只是比较大台)。未来几周内各板卡厂都会有GeForce 8200的小板子,这篇就先预览GeForce 8200的功能和效能。
形状有点好玩的晶片组散热器,是像海胆吗?
五相电源模组,可以对付相当高阶的Phenom处理器。
扩充插槽也很多,可额外再插PCI-E独立显卡。
6个SATA
Jetway HA05-GT主机板解析
跟技嘉780G一样,电源处理部分是固态电容,其他则是一般的电解电容。
HA05-GT没有DVI输出,只有HDMI和D-Sub,不过HDMI/DVI很容易互转,倒不是大问题,但少了光纤输出有点可惜。
用一元硬币做对照,由于制程不同,8200的Die size明显比780G北桥大。
BIOS里可调整IGP所抓的系统记忆体大小,底下的测试是用256MB。
8200的IGP核心时脉一样是500MHz,Shader单元则是1.2GHz,BIOS里一样可以对北桥加压超频,甚至可以单独调Shader时脉。
HA05-GT的北桥电压只能往上0.1V,限制了GPU的超频幅度,我超到IGP核心670MHz、SP时脉1680MHz就出现杂点了。
高清播放机HybridSLI=HybridPower+GeForceBoost
高清播放机Hybrid SLI=HybridPower+GeForce Boost
Hybrid SLI=HybridPower+GeForce Boost
技术行销就一定要弄一堆有上标TM的英文名词吗?
Hybrid SLI是GeForce 8200的特殊功能,由GeForce Boost与HybridPower两个技术组成,HybridPower在之前的GeForce 9800 GX2测试里有提到,这里就复制贴上吧。
HybridPower是针对高阶卡而设计的功能,要搭配有内建显示的主机板一起使用,当不需要3D时(比如上网、文书处理),就切断显示卡的电源,玩游戏时再启动。画面则统一由主机板的内建显示来输出,在独立显卡启动时,画面会透过PCI-E传到内建显示再输出。对高阶卡来说HybridPower很实用,尤其是9800GX2/9800GTX这种顶级暴力卡,不玩游戏时就关闭,绝对可以省下很大一笔电费!
显示卡要有特殊布线才能支援HybridPower,基本上就是透过SMBus送出讯号,让GPU进入S4待机状态,或许不算完全切断电源,但耗的电非常少。由于要特殊布线,所以只有新卡才支援了,目前只有9800GX2和9800GTX支援HybridPower。
HybridPower就是让电脑有高效能和低耗电两种模式,前者启动独立显卡,后者只用内建显示应付。
HybridPower下,画面输出统一从内建显示连出去,9800GX2可在Quad SLI模式下开启HybridPower,省下来的电会相当可观!
当不需要3D效能时,北桥就送出SMbus的讯号让独立显卡进入待机状态。
玩游戏时再启动,这时独立显卡运算的画面会透过PCI-E传回到内建显示再输出
HybridPower有点吊诡,目前只有高阶显卡才支援,但买高阶卡的玩家不太可能用入门IGP合板,超频性、周边功能都不适合,大家自己想像9800GTX插在GeForce 8200上的样子就好了,根本就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反倒是高阶晶片组迫切需要这个功能,让有钱的大爷们可以兼顾省电和效能,幸好NVIDIA也有想到这点,nForce 780a/750a/730a全系列都有内建显示,也全都支援HybridPower,而对低阶的GeForce 8200来说,HybridPower现阶段倒是可有可无。
HTPC潮流GeForce Boost功能解析
至于GeForce Boost则跟Hybrid CrossFire完全相同,也是串连独立显卡和内建显示的3D效能,一样也只支援低阶显卡GeForce 8500GT和8400GS。
Hybrid SLI两大功能是整合在一起的,8200的BIOS里有「Hybrid Support」的选项,只用IGP输出时这选项会反白,但只要插上对应的独立显卡,选项就变成可启动状态,安装驱动程式后右下角会多一个小选单,有Save Power(HybridPower)和Boost Performance(Hybrid SLI),还有Additional Display让两张卡都启动但不串连,单纯做四萤幕输出。
很不幸的,我拿到的8200主机板可能BIOS还不支援,耗了两天,就算灌到最新的测试版Driver,还是无法启动Hybrid SLI。询问其他板卡厂也有类似的问题,不是无法开启就是开启之后效能不佳,总之驱动程式问题多多。我请NVIDIA原厂给我一些测试中的图片让大家参考,等Hybrid SLI跟Hybrid CrossFire一样可无脑启动时再补测吧。
在8200的BIOS里有「Hybrid Support」的选项,插上支援的独立显卡就可启动。
Hybrid SLI会在工具列多一个小图示来切换。
目前只有for AMD的nForce 700a晶片组才有Hybrid SLI,支援Intel的nForce 700i系列只是旧晶片加上nf200的小改版(除了790i以外),自然没有这些新技术,而且AMD平台的晶片组不需要做记忆体控制器,比较方便做成IGP单晶片,推测NVIDIA可能想先在AMD平台试作Hybrid SLI,之后再转移到Intel平台上。
DIY全高清播放机效能比较
效能比较
测试之前先说明一下,GeForce 8200还没有「完全的正式公布」,我知道官网上早就有资料,可是Hybrid SLI功能尚未上线,驱动程式都还在测试阶段,虽然各厂板子都做好了,甚至已经在卖了,但特殊功能都被NVIDIA拖到了,所以底下的测试是成熟的780G对上测试中的GeForce 8200。我并非帮NVIDIA开脱,因为晚出就已经输一半了,只是提醒大家8200未来的表现「也许」「可能」会更好。
测试平台
CPU | Athlon 4850e |
主机板 | 技嘉 GA-MA78GM-S2H Jetway HA05-GT |
记忆体 | Patriot PDC22G9200ELK(DDR2-800 5-5-5-16) 1GB x2 |
硬碟 | Seagate 250GB 16MB Buffer |
萤幕 | HP w2408h (原生解析度1920x1200) |
电源供应器 | 保锐 525W |
作业系统 |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Windows Vista Ultimate |
驱动程式 | NVIDIA Forceware 171.37 ATI Catalyst 8.3 |
耗电量
HTPC通常是没在关机的,无论是懒得等开机时间或是24小时耍变态,总之待机耗电量非常重要,而780G虽然是双晶片,但靠着55nm新制程,待机硬是比8200低了4W。我的测试平台有CPU风扇和两颗硬碟,真正组HTPC应该可以压到60W以下。
整体效能
整体效能的部分我没有丢很多测试,因为AMD平台晶片组的差异通常不会太大,测出来的结果也是,两者很接近,输赢在误差值以内。
3D效能
3D效能的部分也是Radeon HD 3200胜出,幅度还不小,赢过NVIDIA超过30%。其实以他们桌上型前身来看,3200和8200的效能应该蛮接近的,可能NVIDIA Driver还没完备,或是ATI在存取主记忆体的效能比较好。
H.264影片播放
我用PowerDVD 7 Ultra播放X-Men 3流量最高的段落,780G和8200的CPU占用率都没超过20%,而且用的还是一颗入门CPU!
VC-1影片播放
VC-1影片则是用超人,8200播放时的CPU占用率比780G高了一些,但我拿最新的PowerDVD 8似乎有不同的结果,由于8200整个驱动程式问题颇多,或许8200有内建传说中的PureVideo HD 2.0?只是目前测试结果还是输ATI UVD。
横评结束HTPC最佳选择是...?
HTPC最佳选择是...?
从ATI和NVIDIA开始在GPU导入新格式的硬体加速,过了将近三年,我们终于能在低阶合板上播放1080p H.264影片,不需要强力CPU、也不必插独立显卡,再也没有诡异的硬体「减速」现象。当看到4850e以不到20%的CPU占用率播放1080p、40Mbps高流量的H.264影片时,我超后悔去年就装HTPC,幸好是拿爸妈当实验品,科科,如果是我自己的一定哭死。
毋庸置疑,目前HTPC的最佳选择就是AMD 780G,低耗电而且硬体加速技术比较强,其实NVIDIA GeForce 8200也不差,只是上市时间延后、驱动程式和特殊功能现在都还没Ready,加上耗电、3D效能、影片播放都略输一些,除了这些全都输给AMD 780G以外,并没有其他严重缺点。这边输一点,那边输一点,累积下来再考虑C/P值,现在要选哪边就很明显了,难得AMD可以把NVIDIA打的该该叫。
可大可小的780G
780G是非常非常棒的IGP产品,ATI在制程与影像技术上追高标准,终于在IGP晶片组上开花结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就是不支援HDMI 1.3有点小可惜。而技嘉 GA-MA78GM-S2H也是很赞的780G板子,上市时间早,端子&功能完整、好超又不贵,难怪热卖到缺货,是少数我测完会想买的产品,但小小心愿:如果能做全固态电容就更爽了。
看过780G的表现,若只做成入门小合板有点可惜,超频性高的北桥加上功能丰富的南桥,挂上大型热导管、多相电源模组、全固态电容,780G做成ATX大板子也很有看头,和高阶790FX的差别其实只有CrossFire串连的速度和数量而已,但价格一定漂亮很多,会是相当不赖的AMD平台中阶板,对不玩3D,只要CPU效能的人很方便。
另一方面,780G更适合做小或准系统,拿掉多余I/O改成mini-ITX,全机被动散热,包作业系统、播放软体、遥控器、薄型BD光碟机一起出货,再弄个精美时尚假Mac外壳,就是一台懒人专用可播蓝光「伪PS3」了,比真的PS3更小台更安静更省电,还能挂BT和字幕。
Intel版HTPC也值得期待!
有些人可能希望用Intel Celeron E1200超级小羊组HTPC,不妨再稍等几周,NVIDIA MCP7A就快上市了,还不确定最后型号,但就是GeForce 8200的Intel平台版,即使不支援VC-1完整加速,但AMD不会出Intel平台的晶片组,而NVIDIA要踢爆Intel的IGP根本是易如反掌。
自组HTPC比较麻烦的是机壳和软体,但01上热心的魔人很多,分享过不少奇技淫巧,这里列出几篇实用性非常高的文章让大家参考,希望大家看片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