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主人公去杭州购买装配黑白电视机所需的电子元件时,在西湖边留影。
《血疑》、《排球女将》、《上海滩》……这些都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于中国电视荧屏的热播剧。(本报资料图片)
这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是上世纪80年代,主人公花了200多元钱买来的。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央台的《新闻联播》栏目。(本报资料图片)
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血疑》的主题歌唱片,《上海滩》、《西游记》插曲磁带……这一曲曲熟悉的电视剧歌曲,串成了我和许多同龄人的电视往事……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就开始收集老唱机、老收音机了。不过,光有这些我还觉得不过瘾,看到别人家里有电视机,真是羡慕得不得了,可我自己又买不到,所以就决心组装一台。
通过在嘉兴市五金公司当经理的朋友,我买了一个9英寸的黑白显像管,虽然属于从正品里挑出来的二等品,但价格便宜,只要9块多钱。而其他的电子元件能自己做的,尽量自己做;自己没法做的,才去买。最后,在一位工厂老师傅的帮助下,电视机终于组装成功了!虽然说它粗糙得只是一堆电子管元件装在一个平板上,连个外壳也没有,但却能正儿八经地放出声音、图像来。
当时在老家桐乡能收看到中央台、上海台和浙江台,我想看上海台,就在屋顶上把几根毛竹竿一根根地接起来,让天线架得很高。天线,也是买来材料后我自己焊接的。虽然精打细算,这台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还是花了我200多块钱的成本。
没想到乐极生悲。一天晚上,我叫来几个朋友,请他们来看我自己组装的电视机。我正得意地示范给他们看时,一不小心把一个变压器碰了下来,显像管的上端被打破了。自己和老师傅辛辛苦苦花几个月的工夫,这下全完了!我呆呆地看着,不愿相信自己的心血就这么毁于一旦。
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还十分紧俏,需要凭票购买,而名牌电视机更是凭票也买不到,得“走后门”才行。组装电视“流产”,我对电视的渴望却更强烈了。就在我一筹莫展时,南京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那里有电视机,而且比商店便宜一半。
真有这样的好事?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朋友在一家兵工厂工作,厂里给每个职工按成本价200多块钱分配一台电视机票,但他当时还不想买电视机,就问我买不买。我当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虽然那时候每个月工资才32块钱,200多块钱对我而言是天文数字,可是商店里买一台电视机需要400多元呢!
第二天一早,我就坐车赶往南京,那时从桐乡到南京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高速公路,两三个小时就能到,我在狭窄不平、弯弯曲曲的公路上颠簸了一整天,才到了南京,如愿买到了那台南京产的长江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
当时我住在桐乡广播站单位宿舍里,整幢房子住了十几户人家,就我们家有电视机。每天傍晚,我们还没有吃完晚饭,邻居们就都过来了,坐在一起等着看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这部电视剧那时在全国热播,像我们50多岁的这代人,只要提起“排球女将”,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我还记得女主角叫小鹿纯子,球艺精湛,有些经典动作现在仍然能叫出来,像什么“晴空霹雳”、“流星赶月”。
随着《排球女将》的热播,主题歌《青春的火焰》也深受观众欢迎,很快在1983年,中国唱片厂就出品了塑胶唱片。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跑到上海百货公司买来了唱片。后来,只要一放这张唱片,大家就会想起《排球女将》这部电视剧来,并跟着唱片一起哼唱。
从收集唱片到CD,我将电视剧主题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排球女将》、《血疑》等日本电视剧老唱片,第二阶段是《上海滩》、《霍元甲》、《再向虎山行》等港台电视剧的磁带,第三阶段就是CD了。后来,我自费创建了“留声阁”网站,以老唱片结缘国内外朋友。
说真的,我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并不亚于现在的年轻人,我喜欢新鲜的东西,看到好的东西,就想去买来或者想办法弄到。
就拿电视机来说,一开始是自己组装、9英寸黑白的,后来买了长江牌12英寸黑白的,然后是14英寸黑白的、14英寸日立彩电、25英寸索尼彩电、29英寸彩电,去年搬家我又买了一个40英寸挂在墙上的等离子电视,外加一个84英寸的投影机。利用投影机放电视,和电影院的效果完全一样!
每一个来我家玩的亲戚朋友,看到后的第一句话都说:这个好,我们以后看奥运会,直接到你家来看,肯定很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