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电视的研发和生产已有几年历史,但是与目前市场热销的液晶、等离子相比,OLED仍然显得有点势力单薄,不足以与液晶、等离子相抗衡。
OLED的英文是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中文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可同时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之特性。
据众多彩电厂商以及业内人介绍,OLED虽然具备轻薄、省电、高响应、宽视角等特性,索尼、三星等品牌也相继推出OLED电视,并在各种大型展会上亮相。但是由于其产品成本过于昂贵,一直未能进入市场,严重受阻。
在之前,OLED主要运用于数码相机、手机等设备上使用,这些设备所需的屏幕都比较小,但是成本费也相当高。虽然索尼在去年发售一款11英寸OLED电视,但是其约13000元人民币的昂贵价格,相当于47英寸平板电视价格,使之无法得到全面应用和普及。OLED技术如果要全面用在大尺寸平板电视上,技术和成本等问题将成为OLED发展的强大障碍。
OLED相机
索尼一名官员也承认,推出的OLED电视尺寸如此小的原因在于很难制造出大尺寸面板,困难就在于提高成品率。制造OLED面板远比液晶面板复杂得多。另外,一些基础技术还需要改进。与液晶和等离子面板不同的是,潮气能够渗透到OLED面板中,造成损害。
综合整个平板市场来看,OLED虽然在显示技术和机身设计上相比LCD、PDP要出色许多,但是OLED高昂的成本和较短的显示寿命,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短期之内要想在市场快速普及,实现的可能非常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