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国际化先行者能否重生 李东生的舍与得

平板的产品战略
来源:商务周刊 更新日期:2007-08-04 作者:王晓玲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全文浏览

平板的产品战略

  说TCL对于平板时代的到来缺乏准备,显然不符合事实。2004年被称为中国平板电视元年,此前包括TCL在内的中国彩电企业都对液晶和等离子技术进行了跟踪。时任TCL集团多媒体电子事业本部总裁的赵忠尧早在2002年就指出,向平板过渡是中国彩电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基于这种共识,所有中国彩电企业都在2004年前后推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视产品。但问题在于,由于此前液晶和等离子的竞争前景不明朗,而且国内在平板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远远落后于飞利浦、夏普、三星、LG等跨国公司。这些中国彩电企业都没有自己清晰的平板战略。

  对于彩电企业,仅仅将平板做成产品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当前液晶和等离子技术逐渐趋于稳定、胜负渐趋明朗的时候。由于整个系统在安装基础上的优势,液晶可以说已经在全球占了上风。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液晶电视的销量为181万台,同比增长了180%。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 Search预计,液晶电视的全球销量在2006—2009年间将增长近两倍,从4600万台增加到1.12亿台;相比之下,等离子电视的全球销量至多将从2006年的930万台增长到2009年的1690万台。

  长虹在2004年决定建立等离子屏生产线,决意用中国企业的巨大产能改变液晶和等离子在全球的竞争格局。在液晶几乎胜局已定的时候,长虹仍然毅然投资等离子,可以想象赵勇是抱了怎样背水一战的决心。而TCL则坚决站到了液晶阵营——如果说去年10月的增发方案说明李东生还没有下定决心的话,那么到今年4月的新增发方案,他已经完全确定了方向。

  看起来这个决心下得稍晚了一些。但中国企业确实很难发现自己平板产品的优势。在液晶彩电中,面板占总成本的大头,即使不考虑技术壁垒,面板生产线动辄几十上百亿美元的投入,中国企业也难以承受。在面板之外,TCL多媒体平板产品设计中心总经理杨福忠认为,平板电视留给中国彩电企业的增值空间大约只有40%。

  TCL最终选择模组这个切入点,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长期关注彩电产业的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张胜博士表示,模组产品能够控制平板电视的显示质量和音响效果——除了这两个方面,平板电视留给中国企业形成产品差异化的空间恐怕就只剩下外壳设计了。

  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认为,中国彩电企业要成为全球平板电视之王,日韩同行们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长。和CRT时代不同,平板的生产更趋于集中,目前全球少数几家液晶面板生产商LG、三星飞利浦、夏普、明基、奇美等都同时生产彩电。

  当然,每一次产业转移留给后进入者的时间都不长。日本半导体企业真正的发展期实际上只有10年。从二战后到1970年代末,美国半导体产品一直占据世界近2/3的市场份额,但日本的半导体企业在民用应用领域找到了突破口。到1987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已缩小到40%,世界上最大的10家半导体生产企业中,有5家是日本公司。1987年日本国内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中,90%以上由日本的半导体企业提供。与此同时,日本半导体企业还抢占了美国市场的25%,让美国成为半导体产品的净进口国。1990年代初,随着英特尔的崛起,美国再次夺回半导体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但有了那10年时间,索尼、NEC等日本企业已经成长起来。

  平板电视留给中国彩电企业最多也就是10年,机会错过就不会再来。可以说,作为CRT时代的老大,TCL接手平板电视当仁不让。李东生对此认识得非常清楚:“我预计2009年平板会在全球超过CRT,中国是在2010年。所以TCL作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厂商,从发展的角度考虑,现在必须介入平板前端产业。”

 标签: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