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长鞭效应”-对话江裕董事长欧柏贤

来源:中国现代企业报 更新日期:2006-08-12 作者:陶海青

    江裕的20年,正如中国针式打印机产业的20年“表情”。“做代理销售只能把握产业链的终端。但前端环节必须要掌握,如果没有前端环节的创新表现,我们永远难以主动把握市场,更谈不上保障企业持续发展。”江裕集团董事长欧柏贤在接受《中国现代企业报》专访时颇多感慨。他认为,20年来,江裕集团从代理国外品牌打印机,到创建自有品牌成为国内针式打印机的领导厂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江裕抓住了历史机遇并持续创新。

  记者:您在谈到江裕20年的成功时,特别强调了机遇的重要性。那么江裕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把握住了哪几次重要的机遇?

  欧柏贤:获得Brother总代理权,在1986年选准了入行的机遇;在1996年切入制造业;金融风暴期间实现制造业的低成本扩张,把握了1998年前后亚洲金融风暴的机遇;抓住金税工程机遇,发展自有品牌,借助1999年中国的金税工程,创造自有品牌;发展产业链,在2001年抓住制造业转移的机遇。

  记者:80年代,中国的电子产品虽然稀缺,但江裕刚刚成立,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您如何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

  欧柏贤:Brother打印机当时的总代理是香港ODS公司。由于国内市场低迷,ODS压了不少货。所以,江裕很容易地成为ODS的二级代理。但是,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这是不现实的。我找到一个窍门。当时,内地有许多窗口企业在香港设有办事处,我就与这些企业联系,通过他们的渠道,把产品从香港进口到内地市场。这样,江裕不仅节省了建立市场渠道所需的大量前期投入,而且省去了产品进出口手续上的麻烦。

  记者:在金融风暴期间,你们如何实现了制造业的低成本扩张?

  欧柏贤:当时许多境内外公司在这个金融风暴中被冲垮倒闭,企业为尽快变现和撤资,很多先进的制造装备竞相抛出。而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依靠内需拉动市场,地方政府也积极创造条件,创造高效率的投资环境。江裕把握住了这次低成本扩张的机遇:江裕1997年开始动工修建江裕科技园第一期,引进了五条世界一流名牌SMT电路板贴片设备,这些设备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工艺先进、管理条件要求高,当然价格也非常昂贵。1999年,江裕科技园一期投入启用,并成功导入SAP制造资源管理系统。江裕由此实现了低成本扩张,提升了制造的规模和力度。

  记者: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很多企业都在走自主创新之路,江裕在这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欧柏贤:江裕的创新是三个层面的创新,即经营模式创新,产品开放创新,战略创新。

  经营模式创新是指形成一个销售代理、OEM代工、自有品牌“三维互动”的共赢的经营模式。产品开放创新是指分工开发,产权共享,集中制造,隔分市场。战略创新是指1986年做代理打印机,1993年开始着手制造,1997年做酒店,发展模式是复式的、同步的,是一种复式的T型的战略。

  记者:从BROTHER到EPSON,再到CITIZON,江裕的每一次跨越都建立在与国际跨国知名公司合作的基础上,起点都很高。您是如何获得这些跨国公司的信赖与支持的?

  欧柏贤:EPSON最初把投影机拿到国内生产时,对江裕映美的能力并不放心,EPSON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从技术角度来看,投影机生产要求的操作和工艺水平都很高。而且,还需在要求严格的无尘车间中生产,而当时江裕并没有无尘车间。

  要想说服这些跨国公司,就得用事实说话。我们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无尘车间,标准超过了EPSON要求的10倍。而且,我们还主动派人到日本学习EPSON的投影机技术。

  2002年初,日本EPSON的高层管理者来参观江裕投影机车间的试产。第一次试产,就达到98%的直通率,超过了EPSON在日本的通过率。后来,EPSON又把光学镜头的生产交付给江裕的车间。当时,校对镜头的设备,在全世界只有十几台,而在江裕的车间里就有两台。我曾经把与EPSON的合作过程形象地描述为“三心二意”。所谓“三心”,即“刚开始的担心,投产后的放心,上市后的开心”。所谓“二意”,即“客户满意,厂商满意”。只有不断苦练内功,持续创新,才能有与海外厂商谈判的话语权。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