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多元显示时代独押LCD 中国企业前景堪忧

来源:IT168 更新日期:2006-07-06 作者:Anita

液晶电视在平板电视市场上胜出等离子,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今年上半年以来,液晶电视在国内彩电市场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开始将等离子远远甩在身后。如果你有心在卖场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众多的电视厂商中,只有零星几个品牌摆有等离子的样机,而大多集中在传统的几家领导型企业,像松下、日立、LG和三星。但是,即便是这样,这四企业的柜台还有一半是液晶。可想而知,等离子已经是奄奄一息了。就在这样的市场指挥棒牵引下,国内彩电厂家更加坚定地采取了集体投奔液晶阵营的路线。但现如今,三星在年初已经宣布主要研发OLED技术,而东芝也带着其致胜法宝SED首次在中国亮相,同时加上LCOS和DLP微显背投的发展,整个显示领域其实已经进入到一个多元的显示时代。但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中国企业独押液晶的路线,前景并不乐观。

国产企业坚定走液晶路线

  在2003和2004年,初出茅庐的液晶电视只是略胜等离子一筹,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拉开。进入2005年,液晶电视的份额大幅度上升,占据平板电视七成的市场。到了2006年上半年,液晶电视的份额进一步拉升,将等离子远远抛在身后。

  日前,信息产业部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我国彩电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液晶电视产量和销量稳步增长,等离子电视销量却在滑坡。今年前四个月,我国液晶电视产量达到187.1万台,同比增长181.4%。相比之下,等离子电视产量仅为17.2万台,同比下滑16.1%。单从前几个月平板电视的产能来看,等离子电视显得“势单力薄”。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彩电厂商都布局了液晶电视产品线,厦新等非彩电厂家也来分一杯羹。反观等离子电视,无论是厂家阵容和投入力度都明显逊一筹。虽说大多数彩电厂家仍对外宣传称液晶、等离子齐头并进,实际上已经明显向液晶阵营倾斜。某厂家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今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的销量仅占平板电视总体销量的15%左右,液晶电视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相对于国产厂家在等离子市场的“保守”态度,国外品牌凭借品牌优势和价格的下调进一步巩固了在等离子电视市场的主导地位。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松下、 日立、 LG、位列市场占有率前3位,合计占到50%的份额。相比之下,全部国产品牌合计只占到30%的市场份额。其中,长虹、海信处于第一梯队,合计占近17%;厦华、创维、康佳、TCL、海尔五大品牌已退居第二梯队,只占有12%的份额。

为何“铤而走险”

  “液晶电视的价格下降主要是由液晶屏的价格下降拉动的,而等离子屏的价格下降滞后于等离子电视整机的价格下降,由此形成了液晶电视对等离子电视的市场竞争优势”,塞诺市场研究公司在其《2006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白皮书》中分析了液晶电视市场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46英寸液晶电视国内品牌均价已逼近2万元,而40英寸液晶电视国外品牌均价则仅1.8万元,国产品牌为1.3万元左右。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表明,7月份,40英寸国产液晶电视有望跌破1万元大关。在平板电视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大屏幕液晶电视的价格优势与同规格的等离子电视相比越发明显。“厂家总是要逐利的,液晶电视价格逐步逼近等离子,由于液晶电视更优质的显示效果,市场效益明显,厂商更愿意去做有利可图的液晶电视”,业内人士毫不讳言。

  此外,目前等离子面板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等离子面板的货源远没有液晶面板充足,国内企业可能存在拿不到货的尴尬,这导致了我国彩电整机厂商投资等离子的风险加大。在等离子面板降幅不大的情况下,液晶面板的降价却脱离了正常的轨道,大幅下滑。中国企业在资源分配和市场投入上难以多者兼顾,因此,部分彩电厂商也在战略上选择了“弃等离子投资液晶”的道路。

多元化发展 国内企业前景堪忧

  眼看着市场蒸蒸日上,无论是生产企业、商家,还是研究机构,基本认定液晶电视就是未来电视市场的终极发展目标。与外资企业相比,在下一代电视显示技术的储备上,国内企业处境尴尬。

  塞诺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彩电市场整体销量规模为3550万台。其中,液晶电视市场销量仅为127万台,销量比重为3.6%。可见,液晶电视的渗透率微乎其微。2006年1-4月,中国市场上共销售彩电1341万台。其中,液晶电视81万台,销量份额为6.1%,虽然这一比重比2005年有了很大提高,但和整个彩电市场相比,还是非常小的,距离市场主流还有很大差距。当然,由于液晶电视平均销售价格较高,其销售额份额已达到26%。

等离子在大屏的优势 是国内企业不能不考虑的一个发展方向

  业内人士指出,眼下液晶电视确实处于高速增长态势,但决不能因为它的增长,就否认了其他技术类型电视的存在。中国彩电行业,无论主攻液晶电视,还是液晶、等离子两手抓,更重要的是掌握市场趋势的变化。

  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的彩电生产企业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企业。从显像管彩电、显像管背投、液晶、等离子、再到一度热炒的DLP、LCOS微显电视等,国内企业始终处于追随者地位。反观外资彩电企业,索尼、东芝、三星....均在下一代显示技术方面投入巨大精力。

  当年,索尼并不看好等离子,不相信等离子和液晶会是CRT之后的下一代电视技术,自主研发OLED技术,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但市场和索尼开了个玩笑,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竟然难分伯仲。索尼看重的OLED虽然是最理想的显示器,但在大尺寸领域的实用化问题迟迟没有解决。随后,索尼立刻调转船头,选择了液晶,并和三星联手建立面板厂。2005年下半年,索尼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全新的BRAVIA系列液晶电视。

SED一定会占据平板市场很大一部分份额的

  今年5月,在SED显示器技术上积累了50年经验的东芝公布,将于2007年7月在其工厂从55英寸开始SED面板第一阶段的量产,并将于2007年第四季度上市SED电视。按照东芝的说法,SED电视是以显像管为基础,结合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两者的优点,实现了影像的完美体现,可以说是“终极电视机”。尽管在技术、成本、未来市场推广等方面,SED、OLED仍存在诸多障碍,但是外资企业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的精心储备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目前,在平板电视产业,国内企业仅存的优势就是规模化制造与组装。今年以来,国内厂家已经明显感觉到在平板电视领域利润大幅减少,经济效益边缘化,尤其是液晶电视基本陷入“红海市场”。不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之道,国内企业继续依靠价格竞争以获取更大规模生产这条路基本是行不通的。在去年的大屏幕显示会议上,清华大学的陈鸿锦教授就认为我国液晶线应该直接进入第七代的生产线,政所谓“甩六进七”,然而目前没有一个成规模的生产线建成,也谈不上在液晶领域中国想异军突起。而我们正在为建几代线较劲脑汁的时候,国外新的显示技术又开始蓬勃发展了,如果当新的显示技术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的时候,液晶稍有闪失,中国企业又将重新扮演目前再平板市场苦不堪言的角色,目前看来,中国彩电企业前景堪忧。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www.chemistr6.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联系我们| 欢迎来稿|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