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起国家对液晶面板产业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一个好消息。而不同原材料的税率不同,原材料占液晶面板制造成本的60%,如果先前税率是10%,现在免税后就有6%的成本降低;如果税率是5%,则有3%的降低。目前,我国液晶面板制造所需的零部件基本上全部需要进口。可以说,国家的优惠政策是抓住了原材料和零部件两个重点,从长期看,肯定会提高我国液晶面板业的竞争力。
康宁在北京建立玻璃基板切割线意义重大。这样我国企业可直接在北京进货,并可根据企业需要切割面板,这从韩国和我国台湾进货大大节省了时间。康宁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节省了采购时间,大大缩短了供货周期并提高了资金周转率。
我认为整机企业做LCM模块是可行的,主要是做驱动和背光源,将背光源生产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可以争取更多的主动。整机厂应该在色彩、响应速度、亮度和视觉等方面做文章。
康宁落户北京、友达合并广辉、京东方介入聚龙光电等种种举措对液晶面板采购价格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友达合并广辉一方面可以扩大生产线的覆盖面,另一方面旨在利用广辉在电视面板上的优势;奇美的投资只是扩大生产点面的问题。京东方和国内四大电视厂商合作绝对是好事,但是投入资金较少,也许会在模块上多下功夫。目前,友达正在谋求与上下游的合作,京东方也可能参与模块建设。液晶面板总的价格还是会向下波动,但是目前看来,液晶电脑屏的价格基本已经到了谷底。液晶电视屏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但是幅度不会不大,因为液晶面板厂自己的降价空间有限。要想降价,必须要原材料厂降低价格。友达合并广辉对于压低原材料供应价格还是有好处的。
那么,全球液晶面板供应量是否已经供大于求?目前,3代线到5代线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全球笔记本电脑液晶屏需求,再开生产线没有必要。现在讨论供求关系主要是讲液晶电视屏。现在全球CRT电视加其他电视的年总需求量是1.5亿台到1.8亿台,其中液晶、等离子和大屏幕投影电视在4000万台左右,CRT电视的需求量还有1.4亿台。我认为,未来大尺寸液晶电视的饱和将比小尺寸更厉害,因为26英寸到32英寸液晶电视还远未饱和。以6代线为例,如今,6代线的生产能力达
到9万大片/月,一个大片可以分割为8块32英寸液晶屏,这样以成品率90%计算,一条线一个月可以生产63万个液晶屏,每年开工10个月,一条线一年可以生产630万到650万个液晶屏。如果液晶电视完全取代1.4亿台CRT电视的话,需要20条左右6代线。
但建20条6代线需要300亿美元左右,加上原材料方面的投资需要四五百亿美元,一方面投资是个问题,另一方面完全代替CRT谈何容易。据预测,到2010年,CRT电视的需求量可能还有1亿台。总的来说,不要盲目乐观,对液晶电视的市场容量要有清醒地认识,液晶电视的价格也不会出现以前那样一次几千元的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