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现状:2005年估算规模为18万台(约占中国彩电市场0.5%),如无大的外部刺激,未来几年将呈小幅增长态势。
两组数据:在40英寸及以上电视市场上,50英寸及以上的份额为13%(2005年),而15000元及以上的份额近50%。
认知局限:什么是大屏幕?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是有着阶段发展阶段的,下面以中国城市消费者的认知转变为例。
在1985年前后,17英寸、18英寸的彩电就被认为是家庭中的大屏幕了,那时,如果家里有台14英寸的彩电,就相当不错了,如果家里添置了20英寸、21英寸的彩电,就算是很大的屏幕了;
在1995年前后,25英寸的彩电被视为大屏幕,家中如果有台29英寸的彩电,应该属于富足阶层了;
2000年前后,中国消费者对大屏幕的认知提升到29英寸,而34英寸的彩电被视为超大屏幕;
2005年前后,34英寸彩电被中国消费者视为大屏幕的首选,而40英寸、42英寸、43英寸等则被认为是超大屏幕了,至于50英寸及以上,那确实属于超豪华、超奢侈、超超大了,这种观念至今仍为多数消费者所认同。
增长瓶颈:我们的判断是,阻碍50英寸及以上尺寸电视在中国大规模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来自消费者的认知,当然,住房条件、收入水平等也是瓶颈因素之一,但认知的作用最大。这就是说,对于一些中国消费者来说,不是买不起的问题,而是不打算买的问题。
潜在目标:有购买能力、客厅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的消费者(不一定是超大公寓或别墅)。
宣传重点:如何让更多的、有购买能力的中国消费者接受50英寸及以上的超超大屏幕电视。
30平方米的厅,可以购买50英寸的电视吗?视觉效果如何?
3米距离,可以购买50英寸的电视吗?视觉效果如何?
观看50英寸及以上屏幕电视,能给消费者带来哪些好处?
价位现状:2005年12月,50英寸国外液晶背投平均价格为18000元,比相同尺寸国内等离子电视的价格(28400元/台)低36%,比国外品牌等离子电视的价格(49000元/台)低63%。DLP背投的价格比LCD背投的价格相对高些,但也大大低于国内外等离子电视的价格。
增长潜力:50英寸国内等离子品牌在该尺寸中的份额为15%,国外品牌的份额为23%。
目标市场:有一定购买能力但不是太高,对国外品牌有偏好但对价格相对敏感的消费者,也就是部分购买50英寸国内等离子品牌的消费者。
增长瓶颈:对微显电视的认知不足。
宣传重点:首先搞清楚这些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50英寸国内品牌的等离子?为什么没有选择相同尺寸、价格相对较低,还是国外品牌的微显电视?
根据调查结果,需要突出宣传微显电视超超大屏幕优势、价位优势和品牌优势。
市场状况:根据赛诺公司的监测数据,2005年12月,1万元以上50英寸的CRT背投的份额为4%,根据赛诺公司的估算,这是一个7万台左右的市场,它可能是低价位微显电视的潜在份额。
增长瓶颈:微显电视的价格降低到与高端CRT背投持平,其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
战略评价:如果微显电视的成本确实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出较大幅度的下调,我们把这一战略称为中策,但如果价格下调是在牺牲质量的前提下得到的,我们称这一战略为下策。
目标市场:高价位CRT背投的购买者。
宣传重点:微显电视相对于CRT背投的优势。
本文描述了中国微显电视在50英寸及以上电视市场上的三大战略选择,其价值在于针对不同的战略,其目标市场是完全不同的,瓶颈因素也是不同的,因此,战略重点、宣传重点都是不一样的。如何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去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是目前中国微显电视及其上游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注:为了更直观表示微显电视的尺寸,我们采用下述两个定义:
1.超大尺寸:指40英寸及以上屏幕尺寸的电视;
2.超超大尺寸:指50英寸及以上屏幕尺寸的电视。
注:本定义只是参考中国消费者对电视机大小的感性认识,不是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