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品牌踌躇满志地把它推向中国,却至今仍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
随着平板电视在中国的呼声日渐高涨,微显背投面临着怎样的困难与机遇呢?
在整体市场竞争中地位不高40英寸以上产品在整个电视市场中所占得份额是很低的,而背投在2005年只占全部彩电销量的3.16%。
40英寸-45英寸产品只占所有彩电零售量的5.09%,而这个市场大部分被平板电视把持,微显背投的份额微乎其微;在45英寸-50英寸市场,CRT背投遥遥领先,而这一细分市场本身又很小,只占整体市场的0.57%;到了50英寸-60英寸,微显背投有一些起色了,但这个市场也只占总体市场的0.86%;及至60英寸以上市场,微显背投终于扬眉吐气,独霸一方,可惜这个尺寸段的市场份额仅为0.03%。
中国消费者对50英寸以上电视的接受程度还很低。微显背投欲求得生存空间,还是要在培育市场方面下功夫,通过广告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于消费者的认知,培养更多50英寸以上彩电的消费群,以扩大产品覆盖的市场规模。
在微显背投的生产厂商中,国内品牌的参与很少。以2006年1月为例,在LCD背投市场上,索尼、三洋和日立三家把持超过96%的市场份额,中国彩电厂商完全不见踪影。而在DLP背投市场,也只有长虹和海信参与其中。
微显背投的品牌分布让人担忧:在中国彩电市场上,一个产品类别如果没有国内厂商的广泛参与,似乎就很难真正活起来。液晶与等离子在中国的境遇已经可谓前车之鉴。中国本土厂商对市场需求的拉动力量不容小觑,在舆论宣传和消费导向方面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国内厂家市场推广力度不足是微显背投抢占中国市场步履艰辛的重要原因。中国彩电厂家对未来彩电市场的判断,几乎已经形成对液晶一边倒的态势,对微显背投大多是嘴上说好,真正做起来就浅尝辄止。如果目前这种日韩厂商担当绝对主角的情势延续下去,既有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隐患,也不利于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与培养。
在50英寸以上市场,微显背投与平板电视竞争的最大优势在于价格。大于50英寸的CRT背投体积已经非常庞大,这是CRT背投在50英寸以上市场份额不断缩水的主要原因。而在PDP与微显背投的对比中,价格成为影响消费抉择的重要因素。
如表所示,在50英寸细分市场,微显背投的售价只有PDP的一半不到;在53英寸-59英寸,DLP背投的售价只是PDP的41%,LCD背投售价就只是PDP的35%;到了60英寸以上,每台PDP的售价比同尺寸微显背投平均高出4万元。
可见,从价格角度来衡量,微显背投至少有两个对策:一是凭借现有的价格优势在50英寸以上市场打击平板电视,抢夺市场;二是推出更低价位产品,进一步争夺CRT背投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微显背投与CRT背投的此消彼长已经成形,2005年这一进程正在加速,一年中微显背投在整个背投市场中的零售额份额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可见微显背投成长的巨大潜力。
综上所述,微显背投要在中国市场破茧而出,首先要对消费者进行更多的引导和指引,扩大50英寸以上市场的容量。虽然42英寸是目前公认的适宜尺寸,但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彩电的时候向来存在“好大”的倾向,彩电的主流尺寸也经历了周期性增长,50英寸以上彩电有很大的上升潜力。
其次,应该有更多厂商投入微显背投市场,改变隔岸观火的心态,正面认识微显背投的产品优势和增长潜力,把微显背投纳入到市场竞争的战略规划中。而3LCD和DLP阵营也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从相互争斗上转移开来,共同努力维护并发展这个市场。
另外,从竞争策略上,厂商要充分利用微显背投的技术和价格优势,在凭借技术稳步夺取CRT背投的市场的同时,运用价格手段对大屏幕平板展开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