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感测元件的功能
亮度感测元件是利用矽材料制成,基本上亮度感测元件可分成:光电晶体(Photo Transistor)、光二极体(Photo Diode),及内建增幅电路光二极体(简称为Photo IC)等这三大类。
由于光电晶体的价格是光学二极体的3/4,Photo IC的1/2左右,所以光电晶体主要是针对低成本要求等应用。光电晶体利用光照射产生的光电流,在10/Lux黑暗室内大约是数10霢 ,1000/Lux明亮室内则超过1mA ,不需利用增幅电路就可以输出光电流,缺点是它的感测温度变动非常大,例如某些光电晶体,85oC的输出电流是-30oC的2倍左右。
光二极体则是感测温度特性的改良品,它的实际应用环境下的感测温度分布低于±10%,缺点是光电流却光学电晶体低三位数,所以必须利用增幅电路才能输出光电流。
因为光二极体必须利用增幅电路,才能输出与光电晶体同等的光电流,由于增幅电路的成本,使得光二极体的价格比光电晶体高2倍左右,不过,它的输出光电流非常大,而且感度的温度依存性很低,所以主要是应用在高端亮度感测设备等领域。至于Photo IC主要是应用在简易亮度感测设备等领域。
上述三种亮度感测元件不论分光特性、形状,以及与电路的整合性都各具特色,因此一般认为亮度感测元件未来势必朝向:分光特性接近人眼对光线的感受、可随意设置超小型外型封装、可与芯片直接连接,短起动时间与操作容易等方向发展。
由于业者对分光特性非常重视,因此分光特性的开发竞争也最激烈。目前商品化的亮度感测元件,它的分光特性峰值大约是550--600nm,相当接近人眼的视感度峰值,不过似乎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主要理由是随着萤光灯、白热灯、太阳光等光源的不同,输出光电流会出现极大差异,例如白热灯的输出光电流是萤光灯的1.2--1.8倍,加上显示器的亮度与人眼感受的亮度有差异,因此在不同环境下经常因为光源的差异无法获得预期效果。
造成上述现象主要原因是各光源的发光频谱差异极大,加上亮度感测元件具备人眼无法感测紫外光与红外光的感度,因此,德国OSRAM在2005年推出具备适合人眼视感度,而且分光特性峰值涵盖短波长到长波长范围的亮度感测元件,根据资料显示,光源造成该元件的输出电流差异可望低于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