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对于LCD市场来说从来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然而,随着LCD面板制造商在进入电视领域一事上,砸入数十亿美元进行豪赌,再加上市场需求软化的迹象开始显现,LCD市场的不确定性渐渐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不确定性因素
LCD电视的销量没有达到供应商野心勃勃的目标,而且在第三季度LCD业界整体遭受了收入的下跌,目前的这些波折是否在为业界长期的繁荣奠定基础?
LCD生产线的代数越来越高,这种“越大越好”的策略还能维持多久?
LCD面板基底扩大到何种程度,收益递减规律就会生效?
不确定性原理
在2004年,面板市场仍处于卖方市场而不是买方市场。面板供应商在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之前,就可以预先扩大生产能力。厂商们所采取的是所谓的“梦幻之地”策略:“只要你做了,他们就会来。”
根据iSuppli的统计数据,一直以来,这项策略都很适合LCD市场:在1990年,这个产业的总值为5.6亿美元;而在1999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06亿美元;到了2003年底,LCD产业的总值已经超过了223亿美元。
然而,在这个增长的过程中,LCD市场不止一次地面临过增长放缓和质疑。这种情况很有规律性地出现在1995年、1998年和2001年。而每一次放缓之后,都会有一个让LCD市场再次发展的新市场出现,从而再次推动业界的扩张。
90年代初期是LCD发展的第一次浪潮,当时笔记本市场产生了大量的需求;90年代末产生了第二次浪潮,这一次LCD显示器成为了主要推动力。
由于今年LCD电视的销售达不到供应商之前野心勃勃的估计,加之LCD业界在第三季度的收入整体下滑,造成了LCD市场目前的黯淡。那么,这次的增长放缓是否会一如前几次放缓那样,成为LCD市场长期繁荣的契机从而,掀起由电视市场带来的第三次发展浪潮呢?
iSuppli认为,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该公司认为,大尺寸主动阵列LCD市场会在未来的几年迅速扩展。到2008年,面板的出货量会由目前的1070万平方米提高到3160万平分米。届时,LCD电视面板的出货面积将由现时占总体出货面积的15%上升到35%。
第三次浪潮?
在电视领域,LCD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包括更轻的重量、更高的分辨率、更薄的厚度、更低的功耗和更长的寿命。然而,LCD在一些包括价格在内的前端方面做出改善,如反应时间、最高亮度、对比度、图像质量等。
面板厂商正通过IPS/VA技术努力地改善LCD的可视角度和图像质量。同时,他们还在研究新一代的图像处理芯片,能迎合电视市场的新型的背光灯和软件。此外,厂商们还通过亮度调节技术来改善对比度,通过这种技术,一些面板厂商已经获得了1000:1的对比率。
代数差距和供求平衡
截至到2004年第三季度,全球有11条第5代LCD生产线在运营中。2004年出现了4条新的5G生产线,其中三条在台湾,分属AUO,HannStar和Innolux;一条在大陆,属于SVA-NEC。与此同时,Sharp的第6代生产线开始提高产量,而LG.Philips的第6代生产线也已经投入使用。
到2005年,Samsung和Sony联合投资的第7代生产线很可能会开始生产。不过,目前已经有不少厂商宣布,推迟其6G和7.5G生产线的上马。
需求放缓,库存增加以及5G和6G生产线的产量扩大,导致了第三季度大尺寸TFT-LCD面板8.9%的供给过多。然而,iSuppli预测,随着需求的增加和供应的调整,到年底时市场会趋向稳定。2005年第一季度,大尺寸TFT-LCD面板大约只会有1%的供给过多。
LCD面板的价格在第三季度急剧下跌,使得供应商不得不减少出货。因此,估计到2005年第一季度,笔记本和显示器用的LCD面板价格就会稳定下来。
LCD代数问题
推出下一代LCD生产线最大的好处是在于降低生产成本。代数越高的生产线,生产大尺寸面板的效率就会越高,成本也越低。这种成本的降低无疑可以推动LCD电视市场的发展前景。
然而业界的想知道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对于生产电视面板,哪一代生产线才是最能节省成本的。
对于37寸以下的电视市场,第6代的能高效地制造出90%的面板。同时,生产40到46寸面板,才是7G比较有效的生产状态。而对于8G,起码要生产50寸的面板,才能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由于业界普遍对60寸以上电视市场不看好,所以从财政的角度来说,出现9G生产线的机会并不大。
因此,iSuppli认为,6G、7G和8G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而“越大越好”这种哲学会在9G这个层面终止。
结论
尽管现在的不确定性似乎让人对LCD市场失去信心,但是业界的方向实际上是变得更加清晰。
目前的增长放缓只是业界成功路上的小波折。尽管仍有一些问题要解决,但是这些限制不会停止面板供应商进入电视市场。如果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么就是LCD业界的第三次浪潮已经来临了,面板供应商短期的痛苦会换来长远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