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奥维睿沃(AVC Revo)《AVC产业链-全球电视面板产销存月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全球液晶面板出货微增1%;但是我国大陆厂商整体出货量市占同比下滑约4%,跌落到63%。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国际彩电品牌更多转向台系面板企业”。
对此,大屏君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企业供应链建设从来都不是“物美价廉”这么简单的事情。市场经济条件下,供应链涉及的不仅是成本、品质问题,也包括了稳定、安全和长期产业结构预期管理问题。后者将是我国显示产业企业加速走向国际化时,必须认证考虑的层面。
选择供应商,“可靠、亦要牵制对手”
为什么2023年开始,以韩国品牌为主的国际彩电品牌将液晶面板采购订单倾斜向我国台系品牌和阵营呢?
大屏君认为,这主要与韩系面板企业已经决定彻底放弃LCD面板制造有关。2023年前三星关停了最后一条液晶面板线。2024年中,日本最后一条大尺寸液晶面线,夏普10代线关停。2023年春末夏初,LGD已经决定出手广州8.5代液晶面板线……这一系列操作完成后,全球大尺寸彩电面板制造仅剩下我国大陆企业京东方、TCL华星、惠科、彩虹等,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群创-富士康-夏普-鸿海系,和友达。
台陆作为两个经济区域,在产业链上目前处于竞争态势。其液晶面板制造上,台弱于陆。这一背景决定了,保持“LCD供给的阵营之争”,就需要优先采购“台系面板”!因此韩国彩电品牌为代表的国际彩电企业,2023年开始加大对台系面板采购——大屏君认为这不是“简单品质和成本竞争”的结果,而是国际彩电品牌有益维持多元供给下,对台系面板企业“让利与扶持”的结果。
同时,这一趋势的形成亦与我国彩电品牌海信、TCL、创维和小米,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有关系。国际彩电品牌试图维持一个与我国大陆LCD显示产业保持竞争和距离的“第二选择”,进而有利于其在未来的终端彩电市场份额竞争中,保持更多的供给侧稳定和独立性。
类似的采购策略,在国际市场非常常见:例如,苹果的在LCD面板时代特别注重在日系JDI与韩系LGD之间平衡与制约;在OLED面板上则将三星、LGD和京东方三角形供应平衡发挥到了更高水平。
供应链首要是稳定,这是品牌崛起的基础
为什么国际彩电品牌对LCD的供应链如此担忧呢?大屏君认为这是一个“有例可循”的事情:
2009年,液晶面板供应紧缺周期中,我国彩电品牌在台湾地区订购的液晶面板,出现了“即便已经交完了定金,还是被韩系品牌抢单”的事件。大屏君依稀记得,2009年上半年,大陆特意组织彩电厂商,赴中国台湾采购液晶面板,采购了44亿美元,超过1200万片液晶面板。但是,韩国企业突然以现金向台湾友达,奇美采购400万片库存,并且签署2009供货协议;同时台湾液晶厂商跟进韩国企业,一起限制产量,制造了大陆液晶面板采购半年涨价3成的剧烈市场波动和供应链紊乱。
因为没有足够的面板资源,本土彩电企业产能受限,不用说到国际市场竞争,即便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都成了问题。那一时期,普通消费者也为这场蓄意的市场操纵,付出了更高的产品购买价格。
对于供应链可靠性与品牌企业崛起、出海的关系,大屏君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例如,LED直显大屏市场,终端企业往往要采购上游芯片厂商的LED芯片。这些采购源可能是我国大陆企业、也可能是我国台湾地区企业,或者是日韩美欧企业。
<